欧盟:“中国必须在30天内取消稀土管制,”否则访华计划将取消!6月25日,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放出狠话,要求中国在30天内取消稀土出口管制,否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7月24日的访华计划就得取消。 稀土是科技行业绕不开的关键元素,全球七成多的稀土都是中国生产出来的,技术也在世界前头。 这些年,中国不仅仅是把稀土采出来,还在加工、提炼等关键环节上积累了很大的优势,这些是几十年发展技术和投入资源换来的。 中国对稀土出口加了管控之后,欧洲那边的产业链感觉到了压力,汽车、半导体、风能这些关键领域都受到波及。 一些工厂甚至被迫停工,缺货的声音此起彼伏,欧盟就是因为稀土供应这点事,突然变得特别焦虑。 要知道,欧盟一直仰仗中国稀土,百分之九十八的需求得靠中国兜底。 他们早已经习惯了中国源源不断地供货,一旦出问题,整个供应链都跟着冒汗。 为了摆脱这种被动,欧盟搞了个《关键原材料法案》,声称要自力更生,控制风险,最好让欧洲能自己挖、自己炼、自己用。 但自建供应链不是一年两年的事,矿山开起来得花大钱,还要解决环保和成本问题。 加工环节的技术门槛就更高,没有积累很难赶上中国。 欧盟离开中国稀土这个“定心丸”,短期内根本玩不转。 中国制定稀土出口政策的逻辑也很明确,稀土本来就是战略资源,国家当然要对它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关键资源被过度消耗或是流到不应该用的地方。 这背后不仅仅是经济账,更是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 技术和资源都花了几十年才打下根基,不会拱手让出去。 中国推进出口审批,有自己的标准和规矩,该批的还是会批,但不会轻易对外开放所有核心技术。 欧盟方面最近通过官方渠道放话,让中国拿掉所有稀土管制,否则就要搞事情,比如取消领导人的访问之类的威胁。 可无论怎么闹,问题实质没变,资源和技术都在中国手里,压根不是靠外部压力就能解决的。 要想玩转产业链,嘴上喊几句不如脚下多走几步。 中国也不是一刀切封锁出口,合作的渠道并没有关上,只要对方拿出诚意,按规矩办事,合规的需求依然可以正常获得批文。 欧盟想减少风险,推进本地供应链就一步步来,但想靠威胁让中国让步不仅没用,还容易把关系搞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