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珠海,23岁保安冒死救下正在被三名歹徒欺负的女教师,谁料,两年后,他却从医院19楼一跃而下,事后家人竟在他床下发现一张获奖证书......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5年,南宁瑞康医院19楼的阳台上,一名25岁的年轻人纵身跳下,他疲惫而绝望的一生就此终结,他叫“韦兆安”。 事后,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他床下的木箱里,竟然发现了一张泛黄的“光辉事迹”获奖证书,一个曾被举城传颂的救人英雄,为何最终会以这种方式告别世界? 故事要从两年前的冬天说起,韦兆安,一位从广西宾阳农村走出的青年,家境不是一般的贫寒,家里有八口人,母亲有心脏病,姐姐精神分裂,爷爷常年卧床不起,太奶奶更是瘫痪在床。 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身上,可他硬是凭着一股劲读完了卫校,还想攒钱学门手艺,改变全家的命运,为此,他南下珠海,当了一名保安。 直到2003年12月27日晚,在珠海街头,一阵微弱的呼救声传来,韦兆安几乎没有犹豫,抓起手边的工具就冲了出去,在不远处,三名歹徒正围着一名女教师抢劫,这个23岁的小伙子,赤手空拳冲了上去,以一敌三。 经过一番搏斗,他很快倒在血泊中,右臀、后背、左腿多处中刀,其中一刀深可见骨,刺穿了直肠和小肠,当场休克。 韦兆安的英勇事迹很快被《珠江晚报》头版报道,一时间整个珠海都知道了这位“见义勇为英雄”。 一时间,慰问、捐款、奖金纷至沓来,他拿到了一万元奖金和荣誉证书,医院也为他减免了治疗费,那时候,韦兆安的名字,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谁知,这阵热烈的掌声,竟成了他悲剧的序曲。 回到老家休养后,韦兆安的身体急转直下,当初那致命的一刀,导致他肠道严重粘连,常年腹痛,痛起来连翻身都做不到,体重从140斤掉到了90斤。 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他却只有一句:“没钱”,而那一万元奖金,他分文未留,全给了家人治病,在他看来,自己已经被救过一次,不该再花钱,更不想再给家里添麻烦。 于是,他开始靠草药和止痛片硬熬,这个内向而坚韧的年轻人,从不主动跟人提起自己救人的事,而那张“光辉事迹”证书,也被他悄悄塞进了床下的木箱。 弟弟看他疼得满头大汗,哭着劝他回珠海找组织求助,他总是摆摆手:“已经受过太多帮助了,不想再麻烦别人。” 弟弟心疼哥哥,一天打好几份工,可挣来的钱,在哥哥高昂的医疗费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 直到2005年8月,韦兆安的病情彻底爆发,他在家里晕倒,被紧急送医,诊断结果是肠梗阻,必须立刻手术,可一家人东拼西凑,只凑到两千块钱。 也就在这时,母亲病危的消息传来,这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觉得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赘,救人一场,反而让日子更加困难。 两天后,在南宁瑞康医院,韦兆安趁弟弟出门打饭的时间,他撑着墙,艰难的挪到19楼的阳台,一跃而下。 他没有留下遗书,只有一张事后才被发现的纸条,写着“不用为他办理后事,随便丢在什么地方就好”,和一个更沉重的反差——那张被他深藏的、泛黄的获奖证书。 韦兆安的自我结束,震动了社会,人们这才发现,英雄竟是如此孤独无助,“珠海有他的荣誉,南宁却连他是谁都不知道。” 事发之后,珠海见义勇为基金会补发了5000元慰问金,当地政府也送来1000元,但这一切终究是姗姗来迟,一个英雄的陨落,终于换来了制度层面的反思,为什么见义勇为的奖励,只有事发时的“一阵热”? 韦兆安的悲剧,成了一剂催化剂,几年后,国家开始推动见义勇为立法,珠海也率先实施了保障条例,明确了跨地域救助与长期医疗支持。 他救人,不是为了奖状,也不是为了报道,只因那一刻,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能帮她,”英雄需要被看见,更需要被守护。 韦兆安的纵身一跃,留下了一个至今仍在叩问的问题:我们如何才能真正构建一个让英雄流血不流泪的保障体系? 【信源】韦兆安无钱继续医治纵身跳楼 英雄轻生激起千层浪——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