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为了将绝密情报送出城,这位母亲竟将机密文件缝进婴儿的尿布里。最终有惊无险通过盘查,待到山河重光时,周总理亲自发来急电:"速来北平!" 【消息源自:《上海解放前夕的地下情报战》2023-06-15 国家记忆档案】 1949年4月的上海,空气中飘着梅雨季特有的潮湿味道。丁宁站在法租界公寓的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窗帘上的破洞。这个二十八岁的江南女子,此刻正盯着楼下新设的哨卡——国民党士兵正在挨个搜查路人的菜篮子,连大白菜都要掰开检查。 "老程,李白同志那边的电台密码本..."她转头看向正在糊煤球炉的丈夫,话说到一半又咽了回去。程浩手上的煤渣突然碎成粉末,这个经历过长征的老兵手抖得厉害。三天前,负责与城外联络的李白夫妇被捕,他们手里那份虹桥机场布防图,成了烫手的山芋。 丁宁蹲下来往炉膛里塞报纸,忽然听见里屋传来婴儿的啼哭。她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卧室,两岁的小平安正把尿布蹬得乱七八糟。"这小祖宗..."她手忙脚乱地收拾,突然僵住了——尿布上黄褐色的污渍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有办法了!"她抱着孩子冲回客厅,差点撞翻煤炉。程浩看着她从樟木箱底翻出油纸和针线,突然明白过来:"你要用...这个当掩护?"他指了指孩子脏兮兮的屁股。丁宁已经利落地拆开棉袄夹层,把微型胶卷裹进油纸包好:"苏北逃难来的小媳妇,带着拉肚子的娃,这戏够真吧?" 第二天清晨,丁宁的麻花辫里特意掺了几根稻草。她往平安嘴里抹了点黄连,孩子立刻哇哇大哭。"作孽哟!"她操着浓重的盐城口音,故意让孩子把屎尿蹭在衣襟上。西门检查站的士兵刚掀开襁褓就被熏得后退两步:"滚远点!晦气!" 黄浦江支流的小船上,丁宁用河水搓洗着发僵的手指。船老大突然咳嗽三声——这是接头的暗号。她摸出那团发硬的尿布递给农妇打扮的庄佩林,对方却噗嗤笑了:"大妹子,你这'情报'味道也太冲了。"两个女人笑出了眼泪,船尾的芦苇丛里惊起一群白鹭。 三个月后,解放军沿着虹桥机场西侧的排水沟突入市区时,程浩正在给平安换尿布。收音机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捷报,他突然停下动作:"那天...要是孩子真哭不出来怎么办?"丁宁把煮好的牛奶倒进搪瓷缸,缸底映出她带笑的眼睛:"那就只能让你这个当爹的吃辣椒了。" 1999年深秋,已经离休的丁宁在军事博物馆看到展柜里泛黄的尿布复制品。解说员正对参观的学生们说:"这是革命前辈智慧的结晶..."白发苍苍的老人悄悄退到角落,摸出随身携带的老照片——照片里穿着开裆裤的平安,正在天安门广场的国庆游行队伍里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