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2年,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香港乐坛除名,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回电子

1982年,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香港乐坛除名,正当他心灰意冷准备回电子厂当工人时,突然接到了春晚导演的电话:“愿意来内地央视春晚演唱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除夕夜,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一个身穿灰色西装、面容清秀的香港青年站在聚光灯下,他的眼神坚定,声音清澈,唱出一句句深情的歌词:“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这是《我的中国心》第一次响彻全国,也是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亿万中国人共同心跳的一刻,而这首歌的演唱者张明敏,也从一个在香港被边缘化的歌手,走进了无数家庭的客厅,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在此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张明敏是谁,他1956年出生于香港九龙,家境并不宽裕,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小时候喜欢唱歌,却从来没接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家里也没钱供他学乐器,于是他靠着收音机,自学模仿电台里那些台湾和内地歌手的声音,放学回家,他常常趴在窗边听广播,把歌词抄下来,一句一句地跟着唱,这样日复一日,嗓子也就练出来了。 十六岁那年,父亲在工厂受了伤,家里收入一下子断了,他只好辍学,进电子厂打工,他在流水线旁调试手表零件,日子虽然单调,但他没有放弃唱歌,午休时间,他总会站在车间角落给工友唱几句,大家都说他唱得像电台里的明星,晚上,他躺在床上听着随身听里的老歌入睡,音乐成了他逃离现实的唯一方式。 1979年,香港举办了两场颇具影响力的歌唱比赛,张明敏报了名,没想到凭着朴实无华的嗓音和真挚的情感,一举拿下了“全港工人歌唱比赛”和“全港业余歌手比赛”的双料冠军,这让他在香港小有名气,也得到了唱片公司的关注,他签约后推出了几张国语专辑,虽然成绩平平,但他始终坚持唱普通话歌,那时候香港流行的几乎都是粤语歌曲,国语歌被认为“过时”甚至“敏感”,很多电台都不愿播放,他的专辑销量不高,演出机会也寥寥无几,但他没有改变自己的选择,依然固执地录国语歌、写爱国题材的歌词。 1982年,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把侵华战争称为“进出亚洲”,引发了全球华人的愤怒,香港词人黄霑有感而发,写下了《我的中国心》的歌词,表达对祖国的深沉情感,这首歌的旋律由王福龄谱写,既有民族气节,又不失情感温度,然而,在当时政治气氛复杂的香港,这首歌被视为“敏感作品”,许多歌手都不敢触碰,张明敏却主动接下了这首歌的录制任务,他反复练习,把歌词中的每一个字都唱得铿锵有力,尤其是那句“即使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他唱得格外用力,仿佛要让全世界都听见。 歌曲发行后,果然如他所料,不仅没有收获掌声,反而引来了排挤与冷眼,一些电台直接拒绝播放他的歌,一些制作公司取消了原定的合作,演出被取消,唱片销售惨淡,他的音乐事业几乎陷入停摆,他曾在街头看到自己的海报被人撕掉,也曾在演出后台等了一整晚却被通知“临时取消”,那段时间,他无奈地翻出旧工牌,准备重新回到电子厂做监工,音乐似乎再也无法带他走得更远。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悄然改变,1983年底,央视春晚导演黄一鹤在深圳出差,偶然在出租车里听到了《我的中国心》,他被这首歌深深打动,立刻开始寻找演唱者,几经辗转,终于联系到了张明敏,并向他发出邀请——来北京,登上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张明敏没有立刻答应,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那个香港尚未回归、政治立场分明的年代,公开上内地节目等于向港英当局“宣战”,他可能会失去所有香港的演出资源,甚至被唱片公司解约,但他也明白,这是一次向全国人民传递心声的机会,是一次用歌声连接分隔已久的两地情感的机会,他最终选择了前往北京。 春晚演出那晚,他站在全国观众面前,唱出了那首曾被香港市场冷落的《我的中国心》,万万没想到,这首歌在内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演出刚结束,掌声就从四面八方涌来,电视机前的观众纷纷落泪,第二天,这首歌便在大街小巷传唱,成为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张明敏也一夜之间红遍全国,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爱国歌手”。 春晚之后,他的事业彻底翻盘,唱片销量暴涨,演出邀约络绎不绝,他没有因为走红而停下脚步,反而更加积极地创作和演唱有关祖国的歌曲,《中华民族》《我是中国人》《我的中国梦》接连推出,每一首都唱进了听众的心里,他的演唱会遍布全国,从大城市到小县城,不同年龄的观众挥舞着红旗,跟着他一起合唱。 他不仅用歌声表达情感,更用行动支持国家发展,1990年北京筹办亚运会时资金紧张,他主动提出义演筹款,从南到北,他连续举办154场演唱会,票价只有几毛钱,却最终筹集了60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给了亚运会筹资组,有人劝他留一点,也算生活保障,但他笑着说自己还唱得动。 信息来源:张明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