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0年,吕后亲妹妹吕媭,被陈平用竹板活活打死。弥留之际,吕媭怒斥:我早该劝姐姐斩草除根!话音刚落,陈平下令,吕氏全族一个不留!其中包括功臣樊哙的儿子樊伉! 请有缘人留个“关注”,说说您的精彩见解,共勉之~ 覆巢之下无完卵,吕家覆灭背后的权力博弈,呈现在汉初的风云变幻中,吕家从高峰跌入深渊,权力与忠诚之间的缠斗,最终引发了一场血腥的清算。 这并不是单一人物的命运崩塌,而是一张网,交织着野心、报恩、权术与背叛,事情的起点,或许该从那个不起眼的小县城——沛县说起。 吕家当年不过是一户普通人家,吕雉被父亲许配给了名声不佳的混混刘邦,二妹吕媭则嫁给杀猪出身的猛汉樊哙,这一桩桩婚姻,当年可把吕老太太气得不轻,乡里乡亲也都当成了笑谈,但这“笑谈”之后,却是一段颠覆江山社稷的剧本。 刘邦后来起兵称王,最终坐上皇位,而吕雉也凭借坚忍与智谋,在丈夫身后牢牢把控后宫与朝局,她掌政十五年,将吕氏子弟大举提拔,吕家权势蒸蒸日上,然而正是这份权势,让原本同朝共事的老臣们心生戒备。 尤其是陈平和周勃,这两位老臣,表面低调,实则心思缜密,陈平向来城府极深,当初他能在刘邦病重时,从军营“护送”樊哙回京途中突然放人,这一手便显示出其心机老辣,而周勃,则是沉稳寡言,但关键时刻能雷霆一击。 刘邦临终前留下断言,安定刘氏江山者,必周勃也,吕后专权时期,陈平凭借当年释放樊哙的旧恩,在猜忌中保全性命,吕媭多次进谏诛杀陈平,然吕后始终未下决心,这为日后变局埋下伏笔。 吕后崩逝当年,陈平与周勃迅速结盟,他们深知吕氏集团已现裂痕,遂设计让郦寄游说吕禄交出北军兵权,养尊处优的吕禄轻信"共享富贵"之言,将掌控京师防务的虎符拱手相让。 周勃持符接管禁军后,立即以雷霆手段围捕吕氏族人,从朝堂显贵到襁褓婴孩无一幸免,连樊哙之子樊伉也因母族牵连被戮,这场清洗彻底改写汉初权力格局。 当周勃的士兵冲入吕府时,曾屡次进谏的吕媭在血泊中挣扎呼喊,其悔恨之语虽未载于史册,但后世读史者皆能想见——若当初吕后采纳妹言,或许吕氏不会败得如此彻底,这场政变印证了刘邦的预言,更暴露出权力更迭的残酷本质。 当守护与夺取的双方都以"江山永固"为名,所有的情义与承诺终将沦为棋盘上的弃子,但为时已晚,她不只是亲妹,更是权力机器中的一环,当权力失控时,个人恩怨、血缘亲情都成了无足轻重的牺牲品。 这场覆灭,看似是老臣为汉室“剪除外戚”,实则是权力自保的本能反应,陈平与周勃之所以出手如此果断,根源不在吕后一人,而在于吕家整体扩张太快,已经威胁到了刘姓天下的稳定,政权的传承,若不提前布好退场机制,迟早会激起旧臣与新贵的碰撞。 但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周勃在诛吕有功,被任命为丞相,风光一时,但汉文帝对这位“有军功”的老臣并非全然信任,几年后,他被免职,调回封地,他疑神疑鬼,整日穿铠甲接见宾客,被人误以为图谋不轨,最终被投入大牢。 牢中那一幕,令人唏嘘,昔日带百万雄兵冲锋陷阵的开国元勋,竟因不识法律条文,被小小狱卒吆五喝六,手足无措,若非刘邦之女、他的儿媳暗中求情,恐怕结局不会如此“体面”。 出狱后的周勃,心灰意冷,不久便去世,终年守着“忠于汉室”的信念,但他未曾想到,当年合谋诛吕的伙伴陈平,也未能善终,陈平后代因多行阴计、贻害子孙,最终国除人亡,应了他自己当年所说的“福不过三代”。 回看吕家的结局,吕雉或许算得上是掌权女性中的佼佼者,但她在设计政治格局时,忽略了权力的退场机制,没有留好台阶,吕媭虽有警觉,却无法撼动既定棋局,而那些跟着吕家起高楼的人,也都在这场倾塌中成为尘埃。 正如史家所言:“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在那个时代,忠诚未必换来善终,谋略也未必得享长安,可这些历史裂缝中闪现出的智慧、勇气与悲剧,却铸成了汉初最真实的底色。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史上“特工”第一人陈平之阴谋诡计)(周勃为何除掉吕后及其最终归宿——趣历史网2024-11-0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