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2年,88岁老奶奶叮嘱孙子说道:我死后,一定要好好保存遗体,将来会出现奇迹

1992年,88岁老奶奶叮嘱孙子说道:我死后,一定要好好保存遗体,将来会出现奇迹的。谁料到了10年后,果然出现了奇迹,遗体给孙子一家,带来了数不清的财产和名声…… 1992 年冬天,河北香河县胡庄村的周凤臣快不行了,88 岁的老人拉着孙子杨学强的手,声音不大却很清楚:“我走后,别烧也别埋,好好把身子存着,将来会有奇迹。” 杨学强当时没多想,只当是老人临终的念想,点头应了,他没料到,这话后来真成了现实,甚至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日子。 周凤臣这辈子不算普通,1905 年出生在香河一个有点家底的人家,曾祖父是晚清神童,父亲做过科举小官,还会画画,家里墙上挂过跟李鸿章的合影。 她小时候身子弱,跟着父亲翻医书抄药方,慢慢摸出些治病的门道。 后来嫁进杨家,丈夫靠做豆腐谋生,两口子生了俩儿子五个闺女,日子过得紧巴,但她凭着那点医术帮乡亲看病,从没收过钱,有时还自己贴药,村里没人不说她心善。 不过命里磨难不少:1940 年大闺女 13 岁没了,1968 年长儿媳走了,1970 年丈夫也没了,1990 年二闺女又撒手人寰。 接二连三的事儿让她更信佛,每天天不亮就烧香念经,38 岁大病一场后开始吃素,还时不时断食,这习惯一保持就是 50 年,穿得也简单,不抽烟不喝酒,早睡早起,活得像个苦行僧。 1992 年 11 月,老人身体明显垮了,从 6 号开始,她就不怎么吃东西,只喝点水和营养液。 家人给她用温水擦身,她咳嗽时吐出些暗红色的东西,还有黏液,折腾了好几天,最后用井水擦得干干净净,连指甲缝都没放过。 后来查出肺炎,在县医院住了几天,回来后更虚了,每天就吃一粒牛黄清心丸,半包仁丹。 24 号晚上 10 点多,老人在儿子杨守德北京的家里咽了气,家人照着遗嘱,把遗体放在炕上,盖了块白布,啥防腐措施都没做。 接下来的事儿,谁都没见过,第二天,老人指尖红扑扑的,血好像没凝住;第七天,动她胳膊,居然还有血水流出来;第十天,身子肿得像吹了气的气球,过两天又往外渗水。 到第二十天,身子干了,皮肤皱得像树皮,头发反倒黑亮亮的,家里人吓坏了,琢磨着是不是没真死,葬礼拖着没办,亲戚们吵翻了天,说这不像话。 杨守德和儿子们咬着牙按遗嘱来,做了个玻璃罩,把遗体搁堂屋里。 村里人听说了,都跑来看,说老人脸红扑扑的,跟睡着了似的,杨学强想起奶奶的话,干脆对外说了这事儿。 消息一传开,媒体跟疯了似的报道,“香河老人” 一下子全国都知道了,来看热闹的把村子挤得水泄不通。 胡庄村本来没啥名气,这下成了景点,早先每天上百人往院子里挤,有人说这是修成正果了,也有人好奇科学咋解释。 杨家把老宅敞开,弄了个小屋子,摆着老人的生平介绍和遗体的照片。游客隔着玻璃看,遗体干瘦但没烂,眉毛头发都还在。 2006 年,《走近科学》来拍过片子,武警总医院的纪小龙教授想用超声波检查,还想取点样本研究,杨家没同意,也就算了。 科学家猜,可能是老人吃素、最后又断食,身体里脂肪少、水分也少,加上香河冬天干冷,才成了干尸,可没实打实的证据,信佛的人说这是 “金刚琉璃体”,是修行到家了。 村子里慢慢热闹起来,路边有人摆摊卖纪念品,村民开起小饭馆,日子都比以前强了,杨家靠着收点门票、接些捐款,日子也宽裕了,老人说的 “财富和名声”,还真应验了。 杨学强兄弟俩每天擦玻璃罩,守着那间屋子,生怕遗体出啥岔子。 这事儿过去三十多年了,遗体还是没烂,每年还有三四千人来看,杨学强说,总盼着医学能给个说法,在香河,这故事没人不知道,里头有科学的影子,也有信佛的味儿,让人心里犯嘀咕,到底是咋回事。 其实这事儿挺有意思,一家人当初按老人的话留着遗体,或许只是出于孝顺,没想着能带来啥。可事情一步步发展,最后成了村里的招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有人觉得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也有人觉得这是一种特别的存在,不管咋说,这事儿就这么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三十多年过去,还在那儿搁着,等着有人能说清楚到底是咋回事。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 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