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个40岁的木匠加入了苏联红军。谁都没想到,这个身材矮小只能帮护士打杂的士兵,日后竟然会成为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神枪手。 谢苗·丹尼洛维奇·诺莫科诺夫,1900年8月12日生在外贝加尔边疆区的达拉松村,是鄂温克族人。这民族在俄罗斯算少数,靠打猎过日子。谢苗从小跟父亲混森林,练就了一身本事。七岁就拿步枪撂倒野兔,眼神好得能看清飞鸟翅膀的纹路,村里人喊他“鹰之眼”。长大后,他1928年带着老婆玛尔法和一堆孩子搬到下斯塘村,干起了木匠活。九个孩子,日子紧巴巴,他靠修农具、打猎补贴家用。手糙活细,沉默寡言,谁也想不到这人后来能干大事。 1941年6月,德国撕破脸入侵苏联,卫国战争开打。谢苗41岁,按理说这年纪该在家歇着,可他偏不,告别家人参了军。结果部队一看:个子矮,岁数大,俄语还结巴,直接扔到后勤卫生队干杂活。搬东西、扫营地,战友笑他“老爹”,觉得他没啥用。可8月那天,前线打得乱套,德军突袭卫生队,谢苗抓起步枪,凭猎人眼力,一枪干掉个瞄准战友的德兵。这一下,算是开了挂。 那次之后,谢苗被调到第34集团军步兵班,后来进了狙击排。他不要瞄准镜,说碍事,就靠裸眼打。枪是莫辛-纳甘,编号2753,他蹲掩体后,叼着烟斗盯着敌情。每打死一个士兵,烟斗上刻个圆点;军官,刻个十字。10月支援瓦尔代高地,风雪交加,他趴在冻地上,连开几枪,干掉八个德军,包括一个少将。这仗打得,敌人都懵了,他还顺手救了个苏军军官,保住阵地。从这起,他名声就起来了。 到1942年9月,谢苗击杀222人,战友管他叫“烟斗战神”。他不光自己打,还当教官,带出150多个狙击手。教新兵咋藏身,咋从敌人靴子上的泥猜路线,硬是把猎人那套用到了战场上。他的徒弟托贡·桑基耶夫,也是鄂温克族,牺牲前干掉186个德军,算是接了他的班。整个战争,他一共毙敌367人,德军360个,日本关东军7个,排进苏联狙击手前十。苏军元帅看他牛,送了根象牙烟斗表彰他。 谢苗打仗靠的是猎人底子。眼神尖,能隔老远发现敌人;耐心足,趴一天不动窝;手稳,冻僵了也能开枪。他不爱瞄准镜,觉得挡视线,全凭感觉估风速、算距离。1945年8月,他在满洲里对日军埋伏,雾里连发七枪,敌人机枪阵地直接哑火。这不是运气,是多年森林里练出来的真功夫。加上他不声张,低调干活,敌人压根摸不着他在哪。 仗打完,谢苗没去城里享福,回了外贝加尔边疆区当木匠。骑马回家,带着步枪和军装,过回老日子。邻居都不知道他干过啥大事。1962年,德国有人写信问他会不会为死去的敌人祈祷,他敲着烟斗回:“他们侵略我祖国,你要是打过仗,就知道他们不配。”1973年7月15日,他在家去世,73岁。故乡蒙戈图耶给他立了碑,刻着他拿枪的样子,算是个纪念。 谢苗这人,没啥文化,也不是天生兵王,可他有股劲儿。从小猎人到木匠,再到狙击手,他靠的是实打实的本事和不服输的心态。战争把他逼上了前线,他没退,反而把猎人那套玩得炉火纯青。矮个子、中年人、后勤兵,这些标签都没拦住他。367个战绩,不是吹出来的,是他一枪一枪攒的。这故事接地气,说明普通人也能干大事,只要抓住机会使劲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