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近日,中东媒体《中东之眼》报道称,在6月24日伊以达成事实停火协议后,伊朗已通过

近日,中东媒体《中东之眼》报道称,在6月24日伊以达成事实停火协议后,伊朗已通过石油贸易接收中国地对空导弹系统,用于重建在冲突中被以色列摧毁的防空体系,伊朗半官方媒体(梅尔通讯社)也确认了相关消息,这不到一月伊朗军队火速换装中械?全面准备重组中械军? 01.防空体系被打残,伊朗军队火速换装中械 可以说,此次伊以新一轮的冲突彻底掀起了伊朗本土作战体系薄弱的遮羞布,以色列空军在12天的冲突中轻松打残了伊朗本土的防空体系。以色列空军以F-35I隐形战机打头阵潜入伊朗腹地纵深,配合F-16与F-15机群全面打击伊朗境内的弹道导弹发射场、雷达站与指挥中心。伊朗的核设施也严重受损,相当部分的军政高层领导、核武器专家也被以军空袭一锅端。 ▲《中东之眼》的相关报道 ▲伊朗最先进的防空导弹只有少量的早期型S300 伊朗的防空体系建设滞后大国水平至少20-30年,甚至还不如巴基斯坦,仅有少量的S300防空系统撑门面扛大梁,先进的中程、远程防空导弹系统严重不足,雷达系统也是同样情况。 面对拥有世界最先进战机的以色列空军自然是被“吊打”,大量雷达和防空系统被以军先发制人摧毁,而整个伊以冲突期间,伊朗防空部队竟然哪怕未能够击落一架以军入侵战机,简直堪称奇耻大辱,也难怪以军方不把伊朗放眼里。 ▲以军的F-35I对伊朗防空体系构成了绝对的碾压技术优势 此背景下,伊朗重建防空能力的迫切性不言而喻,需要更先进的系统来应对F-35的威胁,在伊媒看来,而中国是最现实的选择。 中伊军贸合作并非新鲜事,两国最早的军贸联系可追溯至19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在2010年前后,西方媒体曾传闻伊朗获得中国红旗9防空导弹,而伊朗还从中国C-802反舰导弹、B610战术导弹基础上逆向仿制了自己的反舰导弹和弹道导弹,主要用于弥补其国防工业短板。

但实际上进入新世纪后,伊朗从未采购过一款中国装备,对于中国武器反而充满了偏见,主要依靠自研和采购俄罗斯战机。在伊朗被以色列空军重创后,实际上就有伊媒反思,当初对于中国武器,伊朗方面爱搭不理,认为中国武器只是俄罗斯的“仿制品”,但没想到印巴空战中中械装备表现能够这么出色,早知如此伊朗就该采购中国武器。 ▲红旗9是中国的自研的远程防空系统 而此次无论是伊朗梅尔通讯社还是中东之眼都报道称,伊朗从中国“火速”引进了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系统,中方已经“交付”。但实际上仔细分析就知道不现实,从伊以停火到现在不过20天时间,中伊双方真的能够在军售问题上达成一致并且交付吗? 02.短期快速出售并交付伊朗尖端武器不可能 专家表示,这完全是不现实的, 一个月内完成从谈判到交付完全是天方夜谭,这个交付速度根本不可能(即使是现货紧急调拨,配套的雷达、指挥控制系统、人员基础训练也绝非一个月内可以完成),而且以目前的中伊关系来说,伊朗无论是向中国采购防空导弹还是战斗机,中方都不可能向对巴基斯坦那样火速批准出售。

尤其是在中东问题上,伊朗此前对华的态度相比沙特等中东国家还是有差距的,并不十分尊重中国的对外利益,中东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中国长期和沙特、阿联酋等国保持了良好外交关系,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国在中东的核心战略利益在于维护能源安全拓展“一带一路”经济合作。 ▲伊朗在对外政策上一向非常摇摆 但伊朗这些年对此不以为意,此前伊核协议(2015)签署后,立马倒向欧盟冷落中俄,后来特朗普上台撕毁协议又倒向中俄,而伊朗部分精英公开主张将中国视为制衡西方的工具。此次以伊冲突爆发后,伊朗先是表态抵抗到底,后续又表示与美国谈判,可谓是左摇右摆。这种"遇强则弱、见利则附"的功利主义外交模式,让人就很难评。

而在一带一路问题上,伊朗方面反应冷淡,因此中国的重心就不在伊朗,仅在沙特等其他中东国家,中国企业在2005年至2024年间就在沙特基础设施项目上投资了超过500亿美元,远远超过对伊朗的投资,是伊朗的数十倍以上。此外,中国还在沙特和阿联酋投资了包括华为5G网络建设在内的高科技项目。 更糟糕的是,此次伊以冲突爆发后,伊朗官方叫嚣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种威胁就是完全不顾中国的需求了,中国超过一半的石油进口需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因此容易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如果冲突升级并失控,伊朗方面首要影响的就是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

03.中伊战略互信程度还没有强到随意达成尖端武器出口标准的程度上 因此,专家表示中伊关系的密切程度也没有好到中巴那份上,中巴在经济和军事问题上有共同的利益,在先进武器的出口上中方对巴从不吝啬,就目前的中伊关系而言远远达不到能够战略互信到立即出售尖端先进武器的地步。 此次伊方宣传的从中国引进红旗9的相关消息基本上可以确认是伊朗方面的信息战,目的显而易见,对内安抚民心、凝聚士气,展示政权强硬的态度,对外则对以色列和美国发出强烈威慑信号,警告其勿因伊朗防空网暂时受损而轻启新战端,抬高对手下一步军事冒险的成本预期。

总而言之,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武器出口坚持“防御性”原则的情况下,还要充分考虑接收国的政治稳定性与地区影响。对中方而言,向伊朗提供能抗衡F-35的防空导弹,绝非简单的军贸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就以伊朗这些年的长期战略摇摆、投机性而言,在高端武器的出口上,中方绝对是要慎重考虑的。

评论列表

用户36xxx07
用户36xxx07
2025-07-10 09:56
防空导弹没问题[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