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不装了,彻底撕下“中立者”伪装!访问英国,当众点名中国是“挑战者”,美国是“盟友”,法国这回选边站得明明白白。 马克龙这番表态选在英国议会这个特殊场合并非偶然,作为英国脱欧后首位获邀演讲的欧盟国家领导人,马克龙特意站在描绘英法历史战役的油画前,刻意强调1904年英法协约精神,显然是想借历史象征重塑当代联盟。这种精心设计的场景选择透露着双重算计:既要在美国面前扮演"欧洲代言人"角色换取支持,又想拉着英国共同抗衡中国影响力。 马克龙突然转向对华强硬的根本原因,要从法国当前的内外交困中寻找答案。国内方面,青年失业率飙升至20%,"阵风"战机在印巴冲突中被击落的丑闻持续发酵,民调支持率已跌至冰点。这种窘境迫使他急需外部议题转移矛盾,而炒作"中国威胁"正是西方政客屡试不爽的套路。国际层面更显尴尬,法国向乌克兰输送数十批军火却收效甚微,马克龙想借台湾牌向美国交换更多军援承诺,否则欧洲根本无力独自应对俄罗斯压力。这种"用中国议题换美国支持"的算计,暴露了其所谓"战略自主"的虚伪性。 法国对华政策的反复无常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就在两个月前,马克龙还信誓旦旦向中国承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甚至反对北约介入亚太事务。但转眼间就在香格里拉论坛上将台湾问题与乌克兰危机强行类比,还要求中国充当"朝鲜监护人",这种自相矛盾的立场连法国媒体都嘲讽为"巴黎时装周的T台走秀"。这种摇摆背后是法国在经贸与地缘间的艰难平衡:既想保住每年数百亿欧元的对华贸易,又企图通过示好美国来维持其日渐衰落的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