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1年2月13日凌晨4点半,一枚2.3吨重的炸弹从天而降,穿透3米厚的钢筋混

1991年2月13日凌晨4点半,一枚2.3吨重的炸弹从天而降,穿透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层,在巴格达防空洞内爆炸,洞内超过1000名伊拉克平民死亡。美国说:对不起,炸错了! 1991年2.13日凌晨4点半,巴格达的天空还黑着,一枚2.3吨重的炸弹却悄无声息地落下。它穿透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直奔阿米里亚防空洞,炸响的那一刻,1000多条生命瞬间消失——大多是睡梦中的妇女和孩子。美国事后甩出一句“对不起,炸错了”,轻巧得像不小心踩了别人一脚。 先说说这个防空洞。它不是随便挖个坑就完事儿的地儿,而是萨达姆政府花了大手笔建的。据说造价高达1000万美元,找了芬兰和瑞典的工程师设计,顶上盖着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号称能扛住大部分空袭。巴格达的阿米里亚区不算啥富人区,但住着不少普通老百姓。海湾战争一开打,轰炸机天天在天上嗡嗡叫,老百姓就指望这防空洞保命。很多家庭拖家带口往里钻,觉得这地方结实,起码能躲过炸弹。 可谁也没想到,这“安全屋”最后成了个大火坑。那天凌晨,洞里挤了1000多人,大部分是妇女和孩子。男人多半在前线或者忙着干活,女人就带着孩子来这儿避难。结果,这地方非但没保住命,反而让这么多人没了命。 1991年2月13日凌晨4点半,两架F-117隐形战斗机飞到了巴格达上空。这飞机是美军的高科技玩意儿,夜里几乎看不见,带着的炸弹也不是普通货色——每架挂了一枚2.3吨的钻地炸弹,外号“掩体粉碎机”。这玩意儿是专门对付硬目标的,能钻进厚厚的混凝土再爆炸。美军为啥用这东西?因为伊拉克的军事工事太硬,普通炸弹炸不动,他们就赶在战争28天内搞出了这新武器。 4点30分,第一枚炸弹砸下来,激光制导让它准得吓人,直接穿透防空洞顶部的3米混凝土,在里面炸开。冲击波夹着弹片到处飞,第一层的人压根没反应过来就没了。五分钟后,第二枚炸弹又来了,顺着第一个炸出的洞再炸一次。这次威力更大,高温高达4500℃,洞里的人不是被炸死就是被烧死,连防火喷淋喷出的水都变成了滚烫的蒸汽,把没死的人活活烫死。结果呢?1000多人,只活下来14个,能找到的尸体才324具,剩下的连灰都没了。 美国后来解释,说他们的情报显示这防空洞是个军事指挥所,炸了才发现里面全是平民,所以“失误”了。可这话听着就有点站不住脚。先不说情报咋会错得这么离谱,美军为啥偏偏挑这地方试新炸弹?有专家猜,这压根不是啥意外,而是美军拿阿米里亚防空洞当试验场,想看看这钻地炸弹到底有多牛。毕竟,战争里试新武器不是啥稀罕事儿。 事后,这炸弹还真被改进了,取了个正式名字叫GBU-28“宝石路”,能穿透6米混凝土或者30米泥土。后来还出了更猛的型号,比如GBU-57,能砸穿60米厚的工事。这些东西听着挺高大上,但想想第一次用它的代价是1000多条人命,就让人觉得心里发凉。 国际上舆论炸了锅,大家都在骂美国这事儿干得太离谱。美国军方顶不住压力,出来道了个歉,说是情报失误。可这道歉听着太敷衍,跟“不好意思踩你脚了”差不多,谁信啊?更别提他们还顺手把这炸弹升级了,完全没停下来的意思。 再说说那些受害者。比如有个叫法蒂玛的女人,她本来有个挺普通的家,丈夫是教书的,带着五个孩子和几个亲戚挤在一块儿过日子。战争一来,他们也跑去防空洞躲。可那天凌晨,她没去洞里,留在家照顾生病的邻居,结果丈夫和五个孩子全死在爆炸里。她跑去现场时,防空洞已经成废墟了,喊了一天也没人应。她家九口人,就剩她一个活着。 法蒂玛后来没离开巴格达,就住在阿米里亚区一间破屋子里。每年2月13日,她都会去防空洞遗址站一会儿,念念家人的名字。她的故事被写进书里,成了反战的一个声音。可再多文字,也换不回她失去的家人。 阿米里亚防空洞轰炸这事儿,表面上是美国的一次“失误”,但背后暴露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先是战争的残酷,平民压根没得选,躲哪儿都不安全。再是高科技武器的代价,看着挺牛,可用的时候根本不管下面是啥人。还有情报这回事儿,真错了还是故意试水,谁也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