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06年,37岁的甘地正式开始禁欲,为此,他伤害了不少漂亮女人,其中包括了自己

1906年,37岁的甘地正式开始禁欲,为此,他伤害了不少漂亮女人,其中包括了自己的侄媳妇、孙女等等,这是究竟怎么回事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甘地出生在印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年轻时前往英国学习法律,学成归国后,他没有直接在印度展开事业,而是去了南非,在那里,他亲眼见证了种族歧视的严重性,也首次走上了抗争的道路,他组织印度侨民反对不公正的法律,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雏形,这个理念后来成为他一生政治斗争的核心。 回到印度后,甘地迅速成为反英运动的领袖,他不是鼓动民众拿起武器,而是号召人们通过罢工、不交税、拒绝购买英国商品等方式对抗殖民统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非暴力抗争策略显得格外特别,也格外有效,他领导了多次全国性的不合作运动,虽然屡次被捕入狱,但每次出狱后,他的影响力都更上一层楼。 1942年,日本在亚洲战场节节推进,英国为了稳住印度的局势,试图通过谈判让印度人支持战争,甘地提出,如果英国承诺战后给予印度独立,他就号召印度人支持对日作战,但英国拒绝了他的提议,于是他发动了“退出印度”运动,这场运动被视为印度独立前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抗争,甘地再次被捕。 在狱中,甘地多次绝食以抗议英国当局的压制,他的健康状况引发了国际关注,迫于舆论压力,英国最终在1944年将其释放,此时,印度社会的局势已极为紧张,不满情绪不断上升,1946年,印度海军水兵在孟买发动起义,反对军中的种族歧视制度,水兵们拉下了英国国旗,升起红旗,高呼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城市陷入混乱,几十万工人罢工,学生也走上街头,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这场风波在全国引发了连锁反应。 到了1947年,英国终于意识到无法再继续掌控印度,同年,印度独立法案正式通过,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建立,可独立并没有带来和平,在宗教分裂的背景下,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爆发了激烈冲突,示威演变成大规模暴力,数十万人死于这场宗教仇杀,甘地为此无比痛心,他再次选择绝食,用自己的身体来呼吁和平,他反对将印度一分为二,也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宗教仇恨。 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新德里一场祈祷活动中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枪杀,那一年,他79岁,他的一生终结于暴力之中,令人唏嘘。 然而,甘地的争议并未随着他的死亡而结束,早在1906年,他就宣布终身禁欲,理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他认为,摆脱情欲的束缚,能使人达到更纯净的精神状态,此后,他将禁欲视为修行的一部分,甚至当成了检验自控力的实验。 到了晚年,甘地的禁欲方式变得愈发古怪,他开始与年轻女性同床共枕,甚至包括自己的侄孙女,他的理由是要在诱惑面前证明自己能够保持纯洁,这种做法在当时就引发了广泛质疑,他宣称自己只是测试意志力,未与这些女性发生性行为,但即便如此,许多人仍认为这种行为对女性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有的追随者因此离开,也有媒体拒绝刊登他的解释文章,在他身边工作的女性,有的后来在日记中表达了困惑与不安,她们从小在甘地的光环下成长,对他的命令难以拒绝,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没有受到伤害,这些“实验”不仅没有让他的禁欲之路成功,反而让他在不少人眼中变得令人失望。 甘地本人在自传中坦言,他年轻时沉迷情欲,甚至因此错过了父亲临终的最后时刻,这成为他一生的心结,他禁欲的动机部分来自这种愧疚,但当他将禁欲变成一次次“测试”,并牵扯到无辜女性时,这种精神修行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禁欲“实验”的失败也意味着他的计划从未真正达成,他曾在多个场合承认自己控制不住欲望,失败感伴随了他整个晚年,这使得他原本被誉为“圣雄”的形象在某些人看来变得不再那么崇高。 甘地的一生,是印度现代史上的缩影,他用非暴力的方式挑战了帝国主义,用自己的苦行唤起了民众的觉醒,他推动了印度的独立,也激发了全世界对非暴力抗争的关注,但与此同时,他在私人生活中的极端做法,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什么是“圣人”,什么是真正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