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冬,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被邓艾击败,退守绵竹。邓艾送去劝降信,说:“你父亲不过是武乡侯,只要投降,我让你当琅琊王!” 诸葛瞻,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四十六岁时才得到的儿子。对于这位一生为国事操劳的丞相而言,老来得子是天大的喜事。他亲自为儿子写下《诫子书》,希望他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北伐前线的五丈原病逝。那一年,诸葛瞻只有八岁。 父亲的离世,让他一夜之间,从丞相之子,变成了整个蜀汉的精神寄托。人们将对诸葛亮的无限崇敬与怀念,全部倾注到了这个年幼的孩子身上。 所有人都想当然地认为,丞相的儿子,必然也继承了丞相那经天纬地的才能。 在这种巨大的期望下,诸葛瞻长大了。他天资聪慧,博闻强记,才学过人,在朝中官运亨通,最后还娶了后主的女儿,当上了驸马。 朝廷但凡有好的政策出台,百姓们都会说:“这肯定是诸葛瞻想出来的,不愧是丞相的后人。” 诸葛瞻的一生,都活在父亲完美的影子之下。 他熟读兵书,却从未领兵打仗,虽善于清谈,却缺少父亲那般处理复杂政务的实际历练。 时间,来到了公元263年。 这一年,魏国发动了旨在灭亡蜀汉的决战。大将军钟会率领十余万主力,被蜀汉大将军姜维牢牢地挡在剑阁天险之外。 正当战事陷入僵局时,魏国另一位名将邓艾,却走出了一步谁也想不到的险棋。 邓艾亲率一支精兵,绕开了剑阁,踏上了人迹罕至的阴平小道。 这支军队在七百里的崇山峻岭中,凿山开路,遇水搭桥,以非凡的毅力,硬生生从绝境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当邓艾的军队如同天降神兵,突然出现在蜀汉腹地江油城下时,整个成都朝廷陷入了灭顶的恐慌。 江油守将不战而降。成都平原的门户,被彻底打开。 后主刘禅惊慌失措,满朝文武,束手无策。 在这关键的时刻,诸葛瞻站了出来。他以卫将军的身份,统领着京城最后的精锐,临危受命,出城迎敌。 整个蜀汉最后的希望,都压在了诸葛瞻的肩上。 诸葛瞻率领着长子诸葛尚,在成都的北大门绵竹,与邓艾的大军展开了对峙。 于是,邓艾送来了那封劝降信。 信上说:“你父亲一生为蜀汉,不过是个乡侯。你若降我,可当琅琊王,衣锦还乡。” 这句话,彻底点燃了诸葛瞻心中的怒火。 诸葛瞻勃然大怒,他拔出佩剑,当着全军将士的面,亲手斩杀了邓艾的使者。 接下来,唯有死战。 但残酷的战场,很快就暴露了诸葛瞻缺乏实战经验的弱点。在平原上与身经百战的魏军硬碰硬,他犯下了致命的战术错误。 蜀军大败,伤亡惨重。 诸葛瞻带着残部,退回绵竹城,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城破在即,年仅十九岁的儿子诸葛尚,流着泪对诸葛瞻说:“父亲!我们父子受国家重恩,却没能挽救危局,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说完,这位丞相的孙子,独自冲入敌阵,力战而死。 儿子的死,成了压垮诸葛瞻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望着成都的方向,长叹一声,拔剑自刎,以身殉国。 绵竹一战,诸葛父子双双战死。 几天后,后主刘禅开城投降,蜀汉灭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