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真是狠人!在湖南,一位迷恋手机的高中毕业生被父母断供,孩子找来电视台的记者帮忙并提出复读,但被母亲断然拒绝。事情曝光后,引起了不少人关注。 大概是六月份的事,湖南一名刚高考完的男生,成绩不太理想,回家之后没再提复读,也没找工作,就天天窝在房里抱着手机刷视频。他妈妈说,她看了一个多月,实在看不下去了,直接停了零花钱,饭也不做了,手机套餐也不续了。 孩子一开始觉得是吓唬,继续躺,结果到月底真的没网了,才急了。他跑去找电视台,说自己还想再复读一年,只是家里不支持。他当着镜头说得挺委屈,低着头,一直重复“我想复读”,但脸上那股子倔劲也压不住。 记者去他家找他妈。她倒也没回避,坐在客厅就说得很清楚,说这个孩子不是学不来,是不肯动。她说:“我早上六点起床去打工,他中午还在睡觉。他说复读,那一年谁陪他复?我不信了。” 她说孩子用手机上瘾,不是昨天的事,整个高中三年,她换了四部手机,都是因为设置了限制被他弄坏。墙上贴满了作息表,他连看都不看一眼。有一阵子她跪下来求他别再打游戏,那孩子头也不抬,说“你烦不烦”。 母亲一个人带孩子,父亲早就走了。她说,这些年她也找了亲戚朋友轮番劝,有老师也打过电话,但孩子总说“我能改”,然后没两天又回去了。她原话是:“我不是不疼他,是我疼得太多了,他根本不怕疼。” 她说不让他复读,是怕他又借口躲进“我是学生”那层皮里继续拖,继续赖。她说:“他不是不会改,是不肯改,我得让他真饿一回、真冷一回,他才会动。” 但孩子那边觉得挺不公平,他说他不是不学,是手机真的控制不住,他需要机会。他告诉记者:“我不是不想复读,我是真的不知道怎么摆脱手机。” 这一段视频播出后,网上分歧挺大,有人说妈太绝,有人说是孩子不争气。有人留言说,“拿镜头当台阶,复读也复不出责任感。” 据《潇湘都市报》7月初报道,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这起事件,后来社区也派人上门了解。母亲没改变主意,但她同意让孩子去学点技能。 于是他们联系了一家当地的职业培训学校,学的是电商剪辑、直播运营这些。学校宿舍不让带手机,孩子第一天偷偷藏了,被教官抓出来了,晚上哭了一场。 母亲没来看他,但她托学校老师转了句话:“别哭了,哭完了就该做事。” 一周后,他开始上课。起初还是不太认真,但慢慢地,他开始剪视频,认真看运营课。有一次老师夸他思路清楚,他回宿舍路上笑了很久。 后来他发了第一个短视频,是用剪辑软件做的一个关于母亲的片子,没有滤镜,就一张他家那条街的夜景,标题只有一句话:“谢谢你没继续给我饭吃。” 他妈没说啥,但她把视频存了,还偷偷转给了姨妈。 目前孩子还在那所培训机构,没说要复读,也没再闹着回家。母亲偶尔给他转点饭卡钱,但每次都附一句:“别想着拿这个当生活费。” 教育局那边也动了动,说是准备出台关于学生电子产品管理的一些建议,要学校和家庭都参与,“一起管手机”。 现在这孩子也不算彻底转变,还是偶尔想摸手机,但他说自己学会了忍。他说:“我以前是把手机当命,现在当工具。不是说我变好了,只是我不想再回去那个状态。” 整件事也没个“赢”或“不赢”。孩子没上大学,也没复读成功,但起码走出了屋子,开始自己去面对生活。母亲说:“我不给他饭吃,是希望他自己去找饭,不是让他饿死。” 目前事情没正式结案,也没人说到底谁做得更对。但孩子在剪视频,母亲在打工,他们俩不再彼此对抗,而是各自在忍,各自往前挪一点点。 信息来源:潇湘都市报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