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欧洲人为何对空调“不感冒”?为什么不装空调? 今年夏天,欧洲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

欧洲人为何对空调“不感冒”?为什么不装空调? 今年夏天,欧洲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西班牙南部气温一度飙升至46摄氏度,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已有多人因高温死亡。 在这样的“烤”验下,欧洲家庭的空调普及率却低得惊人,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数据,欧洲只有约20%的家庭安装了空调,英国和德国的比例更低,分别为5%和3%。 这种现象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欧洲人对空调的冷淡,首先源于历史习惯的影响。 长期以来,欧洲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夏季高温持续时间较短,传统建筑设计更注重冬季保暖而非夏季降温。 英格兰六分之一的住宅建于1900年之前,这些建筑普遍缺乏安装中央制冷系统的基础设施。 南欧一些地区的传统建筑通过厚墙体、小窗设计和自然通风实现降温,居民早已习惯了这种“被动式”避暑方式。 经济成本是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在欧洲,购买和安装空调的费用相当高昂。以德国为例,一台普通空调的购买和安装总成本可能超过2000欧元,相当于普通家庭半个月的税前收入。 更重要的是日常使用成本,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欧洲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尽管部分成本有所回落,但电费仍居高不下。 空调作为高耗电设备,其运行费用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政策导向也在客观上抑制了空调普及。欧盟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积极推动节能建筑和绿色生活方式。 西班牙政府规定公共场所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7摄氏度,法国环境部长则明确反对大规模安装空调,认为这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这种政策立场与环保理念的结合,使得空调在欧洲被贴上了“不环保”的标签。 面对高温,欧洲人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避暑策略。 许多家庭通过夜间开窗通风、白天关闭窗帘阻挡阳光来调节室内温度,一些人会将床单放入冰箱冷冻后使用,或在风扇前悬挂湿毛巾以增强降温效果。 公共设施也成为重要的避暑场所,威尼斯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空调博物馆导览,巴黎开放24小时公园和延长游泳池开放时间。 中国生产的便携式风扇和手摇扇更是在欧洲街头随处可见,成为热门解暑工具。 极端天气正悄然改变欧洲人的观念。 近年来,热浪频发促使部分家庭重新考虑空调的必要性。英国空调企业透露,近五年来住宅空调咨询量已翻三倍。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50年欧盟地区空调设备数量将增至2.75亿台,是2019年的两倍以上。 这一趋势引发了新的争议,极右翼政治人物勒庞提出“全国空调普及计划”,主张通过强制安装空调保障公共健康;而绿党则呼吁通过增加城市绿化、改善建筑隔热等长期措施应对高温,避免陷入“空调依赖”的恶性循环。 在这场与高温的博弈中,欧洲正站在传统与现实的十字路口,空调的普及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经济、环境和社会观念的综合考量。随着气候变暖加剧,如何在舒适度与可持续性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欧洲人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