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机枪手卿伯金正在放哨,稻田中突然传来了奇怪的水声,他摸过去一看,顿时吓了一跳:“妈呀,怎么这么多日本兵?” 卿伯金作为28军91团的机枪手,曾抱着民24式马克沁重机枪在淞沪战场拼杀。 日军飞机俯冲时,他盯着瞄准环里的五个圈,算准提前量扣动扳机,子弹穿透敌机油门阀门,让那铁家伙栽进空地。 更在宝山失守后的深夜,借着稻田积水反光发现匍匐的日军,喊来战友端着刺刀冲上去,把190头偷袭的日寇全撂在了泥里。 后来部队打散,他揣着机枪零件一路奔逃,差点被当逃兵枪毙,等回到雪峰山脚下的土坯房,当年1米83的汉子缩成了佝偻的老人,水肿的脚塞在旧解放鞋里,想讲讲那些打飞机、拼刺刀的事,却没多少人愿意听了。 不是只有宏大叙事才叫抗战,还有一个机枪手如何在瞄准环里计算生死,一群穿草鞋的士兵怎样在稻田里守住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