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88年,安徽一对夫妻生下女儿后不想要,想起村里有对光兄弟,竟连夜把女儿抱了过去,谁料俩兄弟如获至宝,而让兄弟俩也没想到的是,30年后,女孩会让他们泪流满面! (参考资料:2023-06-20 澎湃新闻——安徽兄弟靠乞讨养大女婴,为报恩女儿带着“两个爸爸”上班十多年) 在安徽蒙城,提起葛红花这个名字,人们想到的就是一个词:“孝老爱亲”,一个35岁的女子,独自撑起一个家,照料两位年迈的养父,其中一位还瘫痪在床。 这听起来是一个标准的好人好事,可要是把时间拨回到1988年,你会发现,这个家庭的起点,就注定是一场关于选择与担当的传奇。 故事要从1988年春天说起,蒙城县一个已经有六个孩子的贫困农家,又添了一个女婴,亲生父亲阿四愁得吃不下饭,最终抱着孩子,敲开了同村葛家的门。 葛家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甚至更糟:葛老爹瘫痪,两个儿子,大儿子葛保尧智力有缺陷,二儿子葛保田年过四十,兄弟俩都是光棍,家里唯一的劳力就是葛保田。 把孩子送来这种人家,不是往火坑里推吗?可阿四没得选,他只认一个理:葛家兄弟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不会亏待孩子。 听完来意,葛保田满脸为难,家里多一口人,日子怎么过?但他看着襁褓里的女婴,还是心软了,他一抬头,看见墙缝里开着一朵小红花,便给孩子取名“葛红花”,希望她能像这朵花一样,命硬,顽强。 一个连自己都养不活的家庭,要如何养大一个婴儿?答案是用命来换。小红花饿得直哭,却不肯吃米糊。 葛保田一问才知道,一袋奶粉要5块钱,可他当时全身上下只有3块,为了钱,他跑到窑厂去装土,装满一拖拉机挣3块,他一口气装了十车,累到最后几乎是爬回家的,可一想到女儿有奶粉吃了,他觉得浑身的骨头都不疼了。 弟弟在外拼命,智力有碍的哥哥葛保尧就在家当起了“全职奶爸”,他把小红花当成心头肉,生怕她营养不够,就抱着她挨家挨户去讨奶喝,任凭村里人指指点点。 有孩子欺负小红花,平日里温吞的葛保尧会像头发怒的狮子,把别人家的孩子吼跑,就这样,一个用苦力换钱,一个用笨拙的爱守护,两个“爸爸”硬是把小红花拉扯大了。 转眼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的开销更大了,葛保田干不动重活,就想了个法子,去村里有喜事的人家门口放鞭炮,讨个“喜钱”,运气好能有一块,多数时候是被人骂一顿,即便如此,他也没想过让女儿辍学。 葛红花懂事,她把所有的心酸都化作了学习的动力,墙上贴满的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她争气地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葛家兄弟高兴坏了,觉得砸锅卖铁也要供。 学校离家几十里,为了省路费,葛保田每次都骑着那辆破自行车,花五六个小时去给女儿送生活费,葛红花每次从爸爸手里接过那一堆五角、一元的零钱,心都在滴血。 后来,葛红花考上了大学,亲生父母找上门来想认亲,葛家兄弟没拿主意,让她自己决定,葛红花看着眼前陌生的“亲人”,只是冷冷地说:“我要孝顺的人,一定是养我长大的人。” 大学期间,她察觉到电话里父亲的声音不对劲,立刻请假回家,才发现葛保田已经病倒在床,她流着泪照顾了几天,喂饭、擦身、端屎端尿,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该轮到她来撑起这个家了。 2012年,葛红花考上了教师,可她没多高兴,反而写了一封长信给县教育局,请求调到离家最近的小学,她还争取到学校旁三间废弃的屋子,带着两位老人,“带父上班”。 拿到第一笔工资,葛红花给两位爸爸买了新棉衣,自己却什么都没舍得买,工资不够,她就趁着假期去县城打零工,端盘子、做保洁,什么都干。 日子刚有点起色,命运又给了这个家庭一记重击,爸爸葛保田突发脑梗,彻底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大伯也老了,行为举止越来越像个孩子,葛红花的生活,变成了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 2018年,葛保田病情恶化住进ICU,一天近两千的费用迅速掏空了所有积蓄,亲友都劝她:“你有这份心就够了,放弃吧。” 葛红花却哭着说:“爸在,家就在。只要他还有一口气,花再多钱我也要救!”幸运的是,她的孝行感动了社会,捐款和慰问金接踵而至,帮她渡过了难关。 如今,葛红花已经三十多岁了,因为要照顾两位老人,一直没有考虑个人问题,有人问她以后怎么办,她说,就算结婚,也要带着两位爸爸一起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