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52年,志愿军战士倪祥明出去巡逻时,突然山下竟传来了铁器的叮当声,为了安全起见,便丢了一个手榴弹,朝下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见山脚竟趴满了敌军! (参考资料:2020-09-27 中国军网——山河无恙•抗美援朝英雄谱|一级英雄倪祥明) 一个27岁的河南青年,怎么就在朝鲜战场上,纵身一跃,把自己活成了一座纪念碑? 这事儿,还得从1925年的河南杞县说起,倪祥明出生在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家庭,父母走得早,是姐姐一手把他拉扯大的,苦日子没把他压垮,反而磨出了一身硬骨头。 1949年,解放军来了,倪祥明二话不说就参了军。两年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祖国需要人,他也就顺理成章地跨过了鸭绿江,成了志愿军39军115师的一名副班长。 到了朝鲜,战争的残酷扑面而来,满目疮痍的土地和流离失所的平民,让他看得真切:这场仗,不仅是为朝鲜人打,更是保卫身后的家乡,他的心里燃起一团火,郑重地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 之后,老秃山的一次夜间巡逻,倪祥明和班长正摸黑前进,山下突然传来石头碰撞和铁器刮擦的怪声,经验丰富的班长甩手就是一颗手榴弹。爆炸的火光一闪,山坡上黑压压全是向上爬的美军。 “敌人上来啦”,倪祥明一声大吼,战友们立刻进入工事,机枪、步枪、手榴弹,一时间阵地上火光冲天,美军也确实悍不畏死,倒下一批,又冲上来一批。 倪祥明端着自动枪,像一头被惹怒的狮子,把子弹倾泻到敌群中,可敌人很狡猾,很快就兵分两路,从侧翼包抄上来,倪祥明也没慌,左右开弓,一颗接一颗地把手榴弹扔向两边的敌人,爆炸声里混着美军的嚎叫。 战斗正胶着,主阵地的炮火支援到了,敌人的攻势被暂时压了下去,倪祥明抓住这个空档,抱起一捆手榴弹就往20米外另一个告急的阵地冲,临走前,他回头冲班长喊:“班长放心,丢不了老秃山!” 谁知倪祥明赶到时,那个阵地只剩两名战友还在死守,敌人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情况比刚才还糟,倪祥明当机立断,带人钻进一个地堡继续打,但人实在太少了,为了不全死在这里,他带着仅剩的两名战友退守到一个山洞里。 时间一点点过去,洞里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只剩下最后一颗,就在这时,五个美军端着枪,一步步逼近了洞口。 这时候,选择已经不多了,为了守住阵地,也为了不让战友落入敌手,倪祥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猛地从洞里跳出来,手里攥着那最后一颗手榴弹,直直扑向敌人,美军被这个不要命的举动吓了一跳,本能地上来抱住他。 就在被敌人死死缠住的瞬间,倪祥明用尽最后的力气拉响了手榴弹,一声巨响,27岁的倪祥明和五个美军同归于尽。 部队被倪祥明的壮举震撼了,1952年9月5日,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党组织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半个月后,志愿军总部追记他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他所在的四班,也被命名为“一级英雄班”。 英雄的故事,似乎总需要一个物理的载体来承托,否则就容易在和平年代的风中飘散,1954年,家乡杞县为他建了一座纪念碑亭,碑上刻着他的名字和事迹,后来还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迁入了更庄重的烈士陵园。 如今,那座纪念碑还在,无声地立在那里,历史的尘埃或许让它显得斑驳,但它所代表的那种决绝和勇氣,却丝毫没有褪色,一个贫苦出身的年轻人,用他短暂的一生,履行了他对信仰的全部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