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菜市场买了两条花鲢,一秤说16斤,我还没看清楚,卖鱼的就拿下来准备杀鱼。
昨天去菜市场买了两条花鲢,一秤说16斤,我还没看清楚,卖鱼的就拿下来准备杀鱼。
我赶紧喊住:“等等!我自己瞅瞅秤。”卖鱼的手顿了一下,笑着说:“阿姨您放心,我这秤准得很,天天在这儿摆摊,还能糊弄人?”我没接话,凑过去眯着眼看,指针确实指在16斤的位置,可心里总有点不踏实——这鱼看着没那么沉啊。
“要不我换个地方称称?”我一边说一边伸手要拿鱼。卖鱼的赶紧拦住:“哎呀阿姨,杀都杀了怎么换?再说这鱼鲜活,称错了我赔您两条!”他手快得很,说话间已经拿起刀“啪”地一下把鱼头敲晕了。我瞅着鱼鳃还在动,也就没再坚持,心想算了,差个一两半斤的也不值当较劲。
他杀鱼的手艺倒是麻利,刮鳞、开膛、去内脏,三两下就收拾干净,装在黑色塑料袋里递给我。我付了钱,拎着袋子往家走,越拎越觉得不对劲——这分量比平时买10斤鱼轻多了。路过卖水果的摊子,我跟相熟的张大姐说:“帮我称称这鱼,刚买的,总觉得不对劲儿。”
张大姐把鱼放在她的电子秤上,数字跳了几下稳住了:“阿姨,这才12斤8两啊。”我一听就急了,这不摆明了缺斤短两嘛!转身就往鱼摊跑,张大姐在后面喊:“您慢点,别跟人吵起来!”
到了鱼摊前,卖鱼的正招呼别的客人。我把袋子往他案子上一放:“小伙子,你这秤有问题吧?刚称16斤,到那边称就12斤多了!”他脸一沉:“阿姨您可别乱说,鱼杀了去了内脏,分量肯定轻啊。”“再去内脏也不能差3斤多!”我提高了嗓门,周围顿时围过来几个人。
“你这鱼肚子里能有3斤内脏?”旁边一个大爷帮腔,“我买了一辈子鱼,还没见过这么‘肥’的内脏!”卖鱼的有点慌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我盯着他:“要么补我差价,要么我去找市场管理处,你自己选。”
他瞅了瞅周围的人,脸涨得通红,从钱匣子里数了40块钱递给我:“阿姨对不住,刚才看错秤了,您多担待。”我接过钱,拎着鱼没再多说,转身就走。旁边有人说:“还是您厉害,换我们就吃哑巴亏了。”
回家路上,我心里五味杂陈。不是为了这40块钱,就是觉得做生意得讲良心。到家把鱼剁成块,一半红烧,一半做了鱼头豆腐汤,炖得奶白奶白的。老伴儿尝了一口说:“今天这鱼味儿不错,就是买贵了吧?”我把刚才的事跟他一说,他叹口气:“现在这生意经,真是越来越不实在了。”
晚上儿子来吃饭,听我说了这事,笑着说:“妈您真是闲不住,这点事也较真。”我瞪他一眼:“不是较真,是不能让人随便糊弄。咱们老年人过日子,一分钱都得花在明处,该是啥样就是啥样,对吧?”
他被我说得直点头,夹了块鱼肉说:“对对对,妈说得对。这鱼炖得真香,明天我再去买两条?”我赶紧摆手:“可别去那家了,换个摊儿,咱花钱买舒心。”一家人哈哈笑起来,锅里的鱼汤还在咕嘟咕嘟响,透着股鲜味儿,心里也敞亮多了。
阅读:16047
点赞: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