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却主动走出舒适圈,到乡村振兴一线争当“排头兵”,将青春与汗水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他就是安顺职院派驻沙营镇养牛村驻村第一书记——沈淼。2023年5月,初到养牛村时,沈淼面对的是基础薄弱、产业单一的村情现状,他没有丝毫退缩,通过深入群众走访,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想法,为每户群众制定帮扶措施。
“沈老师来到我们养牛村驻村以后,帮我销售蜂蜜,一年能销售一百斤左右,收入能达到一万元。”养蜂农户刘山华告诉记者。
“沈书记经常带领我们村支两委走家串户,走访监测户和脱贫户。”沙营镇养牛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正勇说道。
自开展驻村工作以来,沈淼扎根基层,时刻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从解决村民生活难题到谋划乡村发展,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他将养牛村当成了自己的故乡,成为村民心中最信赖的“贴心人”。
“我的家乡就在安顺,我希望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能够推动得更好,想为改善乡村生活条件、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高村民收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广大村民感受到党和国家乡村振兴事业的好政策。”沈淼告诉记者。
沈淼深知,乡村要发展,党组织得先强起来。到村后,他注重从青年农民、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大力提升农村党员“双带”能力。两年来,共发展4名年轻党员,先后动员2名大学生到村工作,村支两委力量得到提升,养牛村党支部在关岭自治县2024年“排队抓尾、双整双创”中获“先进党组织”,在基层党组织“双评双定”评选中获“四星党组织”。
“我是2023年7月份毕业的,驻村工作队的沈书记和何老师多次到我家动员我到村委工作,让我有机会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沙营镇养牛村文书张艳说道。
“村两委班子是引领全村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抓好村两委队伍建设,才能推动全村各项事业的有序发展。到村后,我进一步规范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组建了党的理论宣讲服务队、社会帮扶服务队、养牛技术服务队等党员志愿服务队伍。通过活动的不断开展,不断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沈淼说道。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沈淼一方面依托安顺职院优质职教资源,加强对该村农户的种养殖技术培训。另一方面,结合本村优势,发展光伏、养牛等特色产业。两年来,养牛村养牛规模增量300余头,流转土地1.3万亩发展光伏产业,带动群众务工收入人均2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8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转变。
“沈书记到我们村驻村以后,建议我改行养牛,并邀请安顺职院的老师来指导我如何养牛。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把我的养殖坊做起来了,去年购买了5头牛还得到国家补助2万元。”提起沈淼,养殖户何万龙赞不绝口。
“充分利用学校‘安顺市乡村振兴技术服务中心’‘肉牛养殖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按照《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八系兴村’工作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各教学系在师资力量、技术技能、仪器设备等优势,联系农业养殖专家到村开展肉牛养殖指导、联系电商教学团队到村进行电商培训。”沈淼介绍道。
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沈淼将职教资源化作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声,以实干为笔、产业为墨,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三县一中心’发展目标,发展适合养牛村的中药材品种,并依托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资源优势,加强光伏产业维护人员和关岭牛养殖培训,进一步推进养牛村特色产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沈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