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苹果AI又迎一击,Meta挖走了基础模型负责人

继在OpenAI大举挖人后,Meta的人才争夺战火烧到了苹果。据彭博社报道,苹果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RuomingPang)已决定离职加入Meta的超级智能团队,对本来就步履维艰的苹果AI战略又造成一次重大打击。

庞若鸣在苹果担任杰出工程师(DistinguishedEngineer)职位,负责管理一个约100人规模的基础模型团队,这个团队开发的大语言模型直接支撑着AppleIntelligence的核心功能,从邮件摘要到Genmoji表情生成,再到优先通知功能,这些用户日常接触的AI特性都离不开他团队的技术贡献。而他的离职也正值一个敏感时期——苹果内部正在对AI技术路线产生分歧。

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新版Siri的开发方向上。苹果一方面在基于庞若鸣团队开发的自主模型构建新Siri,另一方面新的管理层却在考虑采用ChatGPT或Claude等外部模型。这种摇摆不定的技术路线选择,无疑影响了内部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公司战略的信心。

这种技术路线上的犹豫不决,实际上反映了苹果在AI领域面临的更深层问题。与以往在硬件领域的自信不同,苹果在AI赛道上显得有些迷茫。公司一方面想要保持技术自主性,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在AI能力上的差距。

组织架构的混乱加剧了这种迷茫。今年早些时候,原本负责AI战略的高级副总裁JohnGiannandrea被“架空”,他手下的Siri、机器人等核心业务被转移到其他部门。这种调整虽然名义上是为了提高效率,但实际上暴露出苹果高层对AI产品表现的失望。

从产品表现来看,苹果的AI能力确实堪忧。今年6月的开发者大会上,苹果自主开发的AI功能屈指可数,主要就是通话翻译这类相对简单的应用。而那些更有技术含量的功能,比如截图分析、图像生成等,都需要依赖OpenAI和谷歌的技术。甚至连开发者工具Xcode的代码补全,也要接入Claude和ChatGPT才能实现。

这种对外部技术的高度依赖,与苹果一贯推崇的垂直整合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在iPhone、芯片等领域,苹果通过自主控制整个技术栈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在AI领域,这套打法似乎不太奏效。

人才流失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显现。庞若鸣的副手TomGunter上个月刚刚离职,而据了解,基础模型团队还有几名工程师正在考虑跳槽。这种人才外流对苹果来说是个危险信号,说明公司在AI人才激励和战略规划方面都存在问题。

面对这种局面,苹果正在尝试通过组织调整来止损。庞若鸣离职后,基础模型团队将由ZhifengChen接手,管理架构也会从扁平化转向多层级模式。但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能否解决根本问题,还是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苹果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AI时代的定位。CraigFederighi和MikeRockwell现在分别负责软件工程和Siri开发,JohnGiannandrea则被安排专门做研究工作。这种权力重新分配反映出苹果正在寻找新的AI发展模式,但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

苹果在AI领域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是文化和理念的冲突。作为一家以产品完美主义著称的公司,苹果习惯于在技术成熟后才推出产品。但AI技术发展太快,竞争太激烈,这种慢工出细活的节奏可能已经不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另外,苹果对用户隐私的坚持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I能力的提升。相比其他公司可以大量收集用户数据来训练模型,苹果在这方面显得束手束脚。虽然隐私保护是苹果的差异化优势,但在AI竞争中,这可能成为一个包袱。

从竞争格局看,苹果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OpenAI凭借ChatGPT一举成名,谷歌在搜索和云计算方面有天然优势,Meta则通过重金投入快速补强团队。相比之下,苹果在AI领域既没有先发优势,也没有找到独特的切入点。

Meta的挖人策略虽然简单粗暴,但确实有效。通过开出数千万美元的天价薪酬,Meta在短时间内就从各大公司挖来了一批顶级人才。这种做法虽然推高了行业薪资水平,但也迫使其他公司重新考虑人才激励策略。

对苹果而言,单纯通过加薪留人并不是长久之计。更关键的是要让AI人才看到在苹果工作的价值和前景。这需要公司在技术路线、组织架构、产品策略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性调整。

庞若鸣的离职只是一个开始。如果苹果不能尽快解决AI战略上的根本问题,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核心人才流失。对于一家曾经引领多个技术潮流的公司来说,在AI时代掉队将是不可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