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9年,张国立冒着生命危险,炸掉冰川,拯救了南极科考船,荣立二等功。 张国立

1989年,张国立冒着生命危险,炸掉冰川,拯救了南极科考船,荣立二等功。 张国立,1955年生在天津,后来在陕西长大,家里条件普通,父母是铁路工人。小时候,他没啥特别背景,就是个踏实干活的孩子。15岁那年,他也干起了铁路工人的活儿,每天扛着麻袋搬水泥、沙石,风吹日晒,硬是练出了一身力气。这活儿苦,但他不抱怨,还对艺术有点儿念想,尤其是表演。 1971年,他运气不错,被选进成都铁二局文工团,干了两年报幕员。普通话说得溜,声音又响亮,他在台上慢慢找到感觉。后来,他留在文工团演节目,攒了不少经验。1975年,他第一次拍电影,在《开山的人》里跑了个龙套,站铁轨边上看别人演,心里却痒痒,觉得自己也能行。 1983年,他跳槽到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正式当上话剧演员。那几年,他可没少下功夫,排练时台词动作反复磨,1987年还凭《朱丽小姐》拿了个梅花奖最佳男演员,算是站稳了脚跟。之后,他开始拍电影,像《嫌疑犯》《草莽英雄》,演得接地气,观众挺喜欢。到1988年,他接到个大任务——跟着南极科考队去拍纪录片《长城向南延伸》,这就把他带进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1988年底,张国立跟着中国第五次南极科考队上了“极地号”科考船,从青岛出发,要去南极建中山站,顺便拍纪录片。一路上不轻松,船过“魔鬼西风带”时,巨浪拍得人站不稳。进了南极圈,漂浮的冰块又成了大麻烦,有次差点撞上冰山,舵手拼了命才躲过去。 最棘手的是到登陆点附近时,船被厚冰困住了,动不了。冰层压得船吱吱响,食物水都限量供应,队员们日子不好过。指挥部问了附近国家救援,人家一看情况,说冰可能两年都化不了,建议扔船走人。可“极地号”是宝贝,造价高不说,还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抗冰船,丢了就没法干活了。 最后,指挥部决定炸冰开路,但船上没人懂爆破技术。张国立站了出来。他以前在铁路干活时见过爆破,虽然没上手,但脑子里有印象。他主动请缨,带着几个队员上冰面干活。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手指头都冻僵了,他们挑薄弱的地方挖坑埋炸药,忙得满头大汗。 点火时出了岔子,一个引线没着,张国立二话不说跑过去,手动点燃,转身就撤。炸药一响,冰裂开了条缝,“极地号”趁机开出去,总算脱困。这事儿干得漂亮,张国立立了二等功,科考队也拿了集体一等功。 张国立这一炸,不光救了船,还保住了科考任务。南极科考可不是小打小闹,研究气候、资源,全人类都盯着。“极地号”脱困,让中国在南极站稳了脚跟,后来的任务也有了底气。 对他自己来说,这经历也够硬核。极寒、危险,他都扛住了,回来后还调侃:“南极那趟,把一辈子的苦都吃完了!”这事儿让他更韧劲十足,后来演戏带的那股子拼劲儿,估计也跟这儿有点关系。 再说大局,这壮举还鼓舞了不少人。国家科考事业靠的就是这种不怕苦、不怕死的劲头,张国立用行动证明,关键时候,普通人也能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