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援引学者观点表示,中国对于中欧关系的定位已变!中国越来越开始正视中欧关系中充满竞争性的部分!联合早报表示,特朗普上台以来,美欧之间有了更多冲突,双方建立起来的相互协调沟通机制现在已基本不复存在。尽管特朗普让欧洲人感到“痛苦和屈辱”,但欧洲并未明显向中国靠拢,或意图拉拢中国来制衡美国。 特朗普上台后,美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以前美欧之间有很多协调机制,比如在贸易、安全这些方面,大家有商有量的,但现在这些机制基本都不管用了。 特朗普搞“美国优先”,对欧洲又是加关税,又是逼他们多交北约军费,欧洲人心里苦啊,觉得被美国当成了提款机。 比如在伊朗核问题上,欧洲本来和美国一起谈的协议,结果特朗普说退就退,欧洲人辛辛苦苦干了那么久,一下子全白费了,心里能不憋屈吗? 还有在北约军费分摊上,特朗普一直指责欧洲国家“占便宜”,要求他们把军费提高到GDP的2%,德国、法国这些国家本来就不愿意,特朗普这么一逼,矛盾就更深了。 按说美欧闹成这样,欧洲应该向中国靠拢才对,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可实际情况呢? 欧洲并没有明显倒向中国,反而还想借着中美之间的冲突,让中国让步,这是为啥呢? 其实欧洲觉得,中美竞争越激烈,自己的话语权就越大,欧洲就是想当这个围观的,让中美都来拉拢自己,然后从中捞好处。 具体来说,欧洲希望特朗普当这个“火中取栗”的人,“火中取栗”就是让别人冒险,自己坐享其成。 欧洲觉得,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科技战打得越凶,中国就越需要欧洲的市场和技术,到时候中国就可能在一些政策上做出让步,比如开放市场、保护知识产权这些,欧洲就想借着这个机会,逼着中国改变一些对他们不利的政策。 举个例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了好几年,本来2020年底都谈成了,结果欧洲议会在2021年把这个协定冻结了,为啥呢?因为欧洲觉得中国在一些领域的开放还不够,比如在汽车、金融这些行业,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多限制。 他们想借着中美竞争的机会,让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所以就拿这个协定当筹码,逼着中国让步。 还有华为5G的事儿,欧盟一直说华为设备有安全风险,想把华为排除在5G建设之外。 但实际上,很多欧洲国家都离不开华为,比如德国,59%的电信设备都是华为的,要是一下子换掉,成本太高了。 所以欧盟内部其实分成两派,一派想彻底封杀华为,另一派觉得不能完全依赖美国,还得和中国合作。这种分歧就反映出欧洲在中美之间的摇摆心态,他们既想跟着美国打压中国,又不想自己的利益受损。 贸易方面,2023年,中欧贸易总额是7830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按理说,这么大的贸易额,双方应该好好合作才对,但欧洲却在搞贸易保护主义,比如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的电动汽车性价比高,在欧洲市场卖得很好,2023年中国对欧出口了近50万辆电动汽车。 欧洲一看,自己的汽车产业受到威胁了,就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税率从7.8%到35.3%不等,这明摆着就是在保护自己的产业,借着中美竞争的机会,给中国企业设置障碍。 所以,欧洲这么做,就是担心中国会抢占他们的市场,所以就想通过各种手段打压中国,保护自己的利益。 总的来说,中国对中欧关系定位的变化,是因为看到了欧洲在中美之间的复杂心态,而欧洲既不想完全倒向美国,也不想和中国走得太近,而是想利用中美竞争的机会,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中国也不得不调整策略,既要和欧洲合作,又要应对他们的竞争和打压。未来中欧关系会怎么走,还得看双方能不能找到平衡点,毕竟合作共赢才是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