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还是妥协了!7月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式签了字,允许把国内矿产开采挣来的钱直接打给美乌两国合办的重建基金!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把乌克兰挖矿赚的钱拿出一半交给美国一起管。 主要是不卖不行了,乌克兰现在真是太难了,战争打了三年多,全国基础设施被炸得稀巴烂,2024年GDP虽然勉强增长2.9%,但人均GDP才6129美元,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更要命的是,政府欠了1620亿美元的外债,每年光还利息就得90亿美元,财政赤字高达400亿美元,全靠国际援助吊着一口气,重建需要至少4000亿美元,可乌克兰自己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美国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把提供军援和经济支持跟矿产协议绑在一起,逼着乌克兰“以资源换救命钱”。 而美国可不是来做慈善的,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太重要了:锰矿储量占全球23%,钛矿是欧洲最大,锂矿和稀土更是高科技产业的命根子。美国50种关键矿产里,有22种乌克兰都有,尤其是稀土,美国军队87%的装备都得用稀土,比如F-35战斗机和导弹系统。 特朗普政府明明白白地说,要从乌克兰“拿回任何能得到的东西”,补偿美国的援助。协议里虽然说基金由双方共同管理,但美国通过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掌握实际控制权,连监督机制都由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和副总统办公室负责。 说白了,美国就是要把乌克兰的资源收益装进自己的口袋,既削弱俄罗斯的资源优势,又在全球供应链上卡中国的脖子。 协议规定,乌克兰新开采的矿产、石油、天然气收入的50%都得打进基金,而且基金的利润前10年不分配,全部用于乌克兰重建。 听起来好像是好事,但这里面全是陷阱:第一,基金的钱怎么花,美国有话语权,乌克兰根本没法完全自主;第二,协议没提安全保障,乌克兰交出资源却没换来任何实质性的保护;第三,乌克兰很多矿产在俄控区,实际开采难度极大,美国却要求乌克兰先把未来的收益押出去,这简直就是“画饼充饥”。 更过分的是,美国还想把乌克兰的核电站和港口也纳入协议,进一步控制乌克兰的能源和物流命脉。 更讽刺的是,协议签署后,乌克兰的矿产股票暴跌,外国投资者根本不看好这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的合作。 而俄罗斯虽然没直接反对协议,但普京话里有话:“美乌稀土谈判与莫斯科无关,但俄罗斯愿意和美国合作开发稀土,包括顿巴斯地区”。 这明显是在敲打美国,暗示俄罗斯手里还有牌。欧洲国家就更微妙了,欧盟早就盯上乌克兰的矿产,之前还提出过自己的合作方案,但美乌协议签署后,欧盟一声不吭,德国总理默茨访法时也只字不提这事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欧洲既怕得罪美国,又担心乌克兰资源被美国独占,自己捞不到好处。 而美国这一招开了个坏头,以后哪个国家要是陷入危机,美国都可能用同样的手段“趁火打劫”,更严重的是,乌克兰的资源被美国控制后,全球供应链格局可能会被改写。比如稀土,中国原本占全球92%的精炼产能,美国通过乌克兰协议,想把对中国的依赖度降到40%以下,这背后是大国之间的科技和军事博弈。 对乌克兰来说,这协议就像一剂慢性毒药,短期能救命,但长期看,经济主权丧失、资源被掠夺,国家可能永远翻不了身。 所以乌克兰签了这个协议,实在是没办法的选择,但这也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在国际政治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国嘴里喊着“民主”“自由”,手里却攥着别人的资源不放。 乌克兰今天的遭遇,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弱国在强权面前的无奈,希望世界能记住这个教训,别让“资源换援助”的悲剧在其他地方重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