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带头,印尼跟进,关税都是0:20%,如果东南亚国家有样学样,美国商品大举进入周边国家,他们再加价卖给中国,加价后肯定比中国还是便宜些,这招中国防不住,这是不是美国的阳谋? 最近美国和越南达成了贸易协议,越南对美国商品零关税开放市场,美国企业能以零关税把产品卖到越南,这就意味着美国货进入越南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比如一些电子产品、农产品,以前可能要交不少税,现在都不用了。 那越南为啥愿意这么做呢?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美国之前的关税威胁,另一方面也想吸引更多美国投资。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越南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增长了32.6%,是2009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这说明越南确实在积极向美国靠拢。 印尼也没闲着,对1700多种美国商品零关税开放,包括电子、农业等高附加值产品,还为美国提供镍、钴等战略矿产的“优待准入”。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国,镍矿产量占全球23%,而中国70%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企业依赖进口镍资源。 印尼这么做,直接冲击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原材料供应,可能导致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扩大15%-20%,这显然对中国的相关产业不利。 那美国商品进入越南、印尼后,真的会加价转售到中国吗?越南和印尼对美国商品零关税,美国商品进入这些国家后,再出口到中国,可能利用RCEP的关税优惠,RCEP成员国之间超过90%的货物贸易最终将实现零关税。 如果美国商品在越南或印尼进行一定加工,获得当地原产地证,就可以以更低的关税进入中国,比如美国的电子产品在越南组装后,可能被认定为越南原产,从而享受RCEP下的关税优惠,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就会降低。 不过,中国也不是吃素的。中国和东盟已经签署了自贸协定,并且在2024年宣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这意味着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壁垒进一步降低,中国商品进入东盟国家的成本也在减少。 比如中老铁路的开通,极大促进了中泰贸易。2024年中老铁路完成直通运输272列,换装货物14.4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0%、71.7%。 泰国的水果、中国的电子产品等通过中老铁路快速运输,物流成本降低,效率提升,这使得中国商品在东南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可能抵消一部分美国商品转口的优势。 另外,美国的政策也存在不确定性。比如美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太阳能电池加征21.31%至 271.2%的关税,这显示出美国政府未来可能进一步提高关税,甚至采取更多的贸易救济措施。 如果美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商品也加征关税,那么东南亚国家转售美国商品到中国的利润空间就会被压缩。 而且,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虽然涵盖了多个东南亚国家,但该框架没有关税削减和市场准入等优惠政策,对东南亚国家的吸引力有限。 更何况中国一直在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减少对低端制造业的依赖。 同时,中国也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比如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涉及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等。 越南虽然与美国达成了贸易协议,但越南的供应链有四成以上依赖于中国。这意味着越南在很多产业上还离不开中国的支持,不可能完全倒向美国。 总的来说,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降低美国商品关税,确实给美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中国也有应对之策,比如通过RCEP降低与东盟的贸易壁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直接贸易,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等。 美国的这一策略虽然有一定的威胁,但中国并非防不住,不过,这也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东南亚国家的政策变化,以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动向,及时调整应对策略,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