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小县城里的“南京大屠杀” 抗战爆发后,河南沦陷区的不少青年学生,胸怀抗日救国之志

小县城里的“南京大屠杀” 抗战爆发后,河南沦陷区的不少青年学生,胸怀抗日救国之志,纷纷投身抗日洪流。 山西的阎锡山办了一所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有些“正统观念”强的同学,找不到“正牌”国民党,就去投奔这所学校。由于人数众多,阎锡山为他们办了个二分校,经训练后编为游击第四纵队,从吉县开到万泉(今属万荣)。 山西群众,称他们为“干二军”。 这批河南孩子,在晋西南积极与日寇周旋,山西当地史料对他们不吝美言,说:“这批青年学生兵赤胆纯真,爱国情切,初生犊儿不畏虎,面对疯狂残暴的敌人,他们觉得为国效忠时机已到,杀敌夙愿得遂,个个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战斗惨烈,愈战愈奋。” 很可惜,敌众我寡,国民党游击战又不得法,内部更不团结,最终干二军全军覆没,牺牲了二百多人,还有75人被俘。1941年5月的某天,76名河南学生兵,被日寇押解到万泉县城关帝庙后的涧沟壕边万泉古刑场,进行集体屠杀。 鬼子在这里设了杀场,杀场上放清水一担,茶壶一把,作为涮洗屠刀之用。 屠杀开始后,它们从关帝庙内拉出一个学生兵,推到壕边,挥动屠刀,砍掉脑袋,踢下壕沟。然后以茶壶水涮洗屠刀,再拉第二个,继续作恶。接着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直到最后一个。 老人们回忆,说屠杀最凶狠的是日寇军曹名叫“四川(原文如此,不知道具体是哪个日本姓氏?)”。屠杀过后,涧沟壕内尸堆如山,血水漫流! 有一个叫杨振河的学生兵,未被砍死即被踢入壕内,滚入尸堆,他屏声息气,假装已死,待到夜深人静,从死尸中爬出,爬到烧瓦盆工人马启阳家,经营救包扎,换去血衣,向南翻过孤山,才得死里逃生。 请注意,万泉县城内的这场大屠杀并非偶然事件。 同月,一百公里外,万泉正东的垣曲,鬼子兵也制造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屠杀俘虏事件。 今天的我们,可能很难理解当时群众对日寇的仇恨,但史书犹在,追记万泉大屠杀的老人们,在地方文史资料里,这样写道: “冬去春来,岁序已度四十余年矣!般殷血迹,虽云早升太虚,戚戚忧思,激愤不减当年,特别是至今仍健在的老一辈知情人,盛朝话旧,恍如隔世,每念日本帝国主义等者日嗜杀成性的恶煞气氛,未尝不悲感交集,切齿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