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骗术为何屡试不爽?云南丽江,一位女游客口渴,正好看见一摊位标价9.9的竹筒冰淇淋挺合适,于是就刷码付款。游客付完款后,摊位业主告诉游客钱数不对,不是9.9元应该是48元。游客一脸懵逼,明明标价9.9元哪来的48元?这时业主指着旁边墙板上不起眼的小标签说:“您买的是竹筒奶茶,不是竹筒冰淇淋,这不写的很清楚吗?” 据法治进行时7月6日报道,冰激凌“标价9.0元变48元”,商家图与价签错位摆放极易误解。 一个女生在丽江古城逛街时,被一家店门口写着“竹筒冰淇淋9.9元”的招牌吸引了,想着天气热,买个冰淇淋刚刚好。 可万万没想到,等她付完钱,店员却告诉她:这不是什么9块9,是48块的“竹筒奶茶”! 女生当场就懵了,哪怕你说贵点她也认了,可明明是冲着9.9的冰淇淋去的,结果不知不觉被换成了48元的奶茶? 这感觉就像在菜市场看到一块钱一根的黄瓜,结果回家一称发现是48一斤,谁不生气? 更气人的是,店员在做饮品的过程中压根没提过价格这回事,直到结账才告诉她是奶茶不是冰淇淋,而且贵了几十块。这放谁身上都觉得被“套路”了。 店家事后回应说,是女生自己搞混了产品,说什么9.9的是小冰淇淋,48的是奶茶,还说已经给她退钱了。 但网友可不买账。因为不管是冰淇淋还是奶茶,装的都是一个竹筒,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9.9的广告贴得特别醒目,而48元的价签却藏在墙边角落,不留心根本看不到。 再加上店员从头到尾不提醒,不少人怀疑这就是商家故意设的“消费陷阱”。 这种事情在旅游景区并不少见,有些景区商家就靠游客人生地不熟、信息不对称搞“坑人”生意,想着反正你是路过的,一锤子买卖,坑你一次算一次,根本不考虑品牌和口碑。 这回丽江这事一闹大,网友们也纷纷在网上吐槽自己在丽江碰到的坑人经历,毕竟现在是短视频和社交媒体时代,一点不愉快的消费经历都可能被放大成社会事件,谁的旅游形象受得起? 丽江古城区的市场监管部门动作很快,7月6日就立案调查了,重点查商家是不是涉嫌虚假宣传、价格欺诈。 信源:法治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