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黄巢造反,杀绝关陇贵族,更屠杀广州穆斯林。
820年,山东曹州冤句,一个盐商家庭诞生了黄巢。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诗作中常流露出对社会的不满。科举之路却因权贵把持而屡屡受阻,寒门子弟的困境让他心生怨愤,这股积压已久的怒火最终在唐朝末年的乱世中彻底爆发。
那时,唐王朝内忧外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加上天灾不断,民不聊生。874年,黄巢与王仙芝等人揭竿而起,参与了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并迅速成为领袖人物。“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诗句,既豪迈又充满杀气,预示着他这场残酷的革命。
878年,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往四川。黄巢称帝,建立“大齐”,目标直指李唐王朝。他将怒火倾泻在世代掌握权力的关陇贵族身上,长安城内血流成河,贵族几乎被彻底清除,无数无辜百姓也因此丧命。
879年,黄巢南下,目标直指广州——当时重要的港口城市,聚集着众多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他视这些外商为眼中钉,认为他们威胁着当地的秩序,于是下令血洗外国商区。史料记载,约有12万穆斯林惨遭杀害,清真寺被焚毁,商铺被洗劫一空,广州港一度陷入瘫痪。这场屠杀令阿拉伯世界震恐,也切断了东南沿海的贸易往来。
黄巢的军队纪律涣散,所到之处,破坏严重,民怨沸腾。他的残暴最终导致起义军走向衰败。881年,在朱温率领的唐军反攻下,长安失守。黄巢四处逃窜,民心尽失。884年,他在泰山附近的狼虎谷被围困,走投无路,自杀身亡,这场血腥的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黄巢的起义虽然短暂,却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摧毁了关陇贵族,为新兴势力崛起提供了空间;而广州的屠杀,也意外地阻断了伊斯兰教在南方的传播,使得南方文化得以延续。这一切都是以无数人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他的起义更多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愤怒宣泄,缺乏建设性的规划,最终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究竟是英雄还是恶魔?或许,他只是一个被时代裹挟,最终走向毁灭的悲剧人物。他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