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让欧洲人彻底明白,原来我们“中国制造”这么重要!今年夏天热浪席卷欧洲,多个国家都在承受着40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西班牙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46摄氏度,德国铁路停运,法国1000多所学校停课,然而谁也没想到,欧洲的空调是个“稀罕货”。 欧洲人对于空调的普及一直都有点“佛系”,很多家庭几乎没有准备过高温天,家里没装空调的不在少数,为什么在天气越来越热的情况下,欧洲空调依然成了稀罕物? 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造成好多欧洲建筑本来都是为了保暖而设计的,墙体厚、窗户小,历史上夏天很少有连续高温没把降温当回事。 加上节能理念根深蒂固,有段时间大家都提倡用自然通风、遮阳帘这类“绿色”办法抗热,觉得空调是“多余的奢侈品”,自然不会像亚洲或美国家庭那样普及。 欧洲的能源结构也给空调的普及带来了很大阻力,大家可能不知道欧洲大部分能源用于发电和供热都得依靠进口,不像有些国家自己的电力资源丰富。 最近几年国际局势紧张能源价格一路飙升,普通人的电费负担变得特别重,用空调虽然舒服,可一想到每个月账单上的数字很多人就打起了退堂鼓,有的城市甚至出台政策对空调的安装和使用加以限制,理由是保护环境和省电,这让本来想装空调的人更加犹豫。 高温、空调和能源之间的矛盾,在今年的欧洲尤其突出,连续高温让不少家庭连睡觉都成了问题,可即使如此,家里没有空调的现象依旧普遍,一些医院、养老院的老人因为缺少降温措施而面临健康风险,没有降温设备弱势群体在酷暑下真的很难撑下去。 很多中国家庭对于空调的需求和实际普及率,简直是“遥遥领先”,其实中国的家电普及也不是很早,但“国产制造”产业链强大价格优势明显,让空调成为“家家必备”的普通电器。 不少欧洲人都觉得中国制造让空调变成了日常消费品,如果欧洲也能这么普及,说不定今年大家的日子会好过得多。 正是这样一闹,许多欧洲人突然意识到,原来像空调这样的“中国制造”竟然在关键时刻这么重要,中国空调企业凭着高产能、价格实惠和性能稳定,早已占据了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个夏天欧洲居民的采购量上升明显,有的热销品种甚至一度卖断货,以前觉得空调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现在却成了救命必需品,“以前对中国制造没什么感觉,今年总算明白了”。 空调大量使用也不是完全没有争议,环保方面的担心越来越多,有人认为空调用多了,电力压力大,还会增加碳排放,这和现在欧洲提倡的低碳生活理念多少有点“打架”,但极端高温直接影响到健康。 老年人、病人和体弱人群,生活“舒不舒服”已经成了生死大事,在一些社交平台上能看到,欧洲网友讨论最多的话题除了如何自制降温方法。 网友们呼吁政府赶紧放宽空调使用和能源补贴,有的人还建议将更多的资源用在提升建筑的耐热性,加装隔热层或改进通风设计,把“治标”变成“治本”。 过去的空调在欧洲算是奢侈品,现在却在极端天气中成了“保命工具”,中国制造为全球带来了高性价比的家电,也让欧洲人在热浪面前找到了现实的解决方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