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乾隆问刘墉:“朕34岁,属马,刘爱卿,你呢?”刘墉说:“臣也34岁,属驴,”乾隆

乾隆问刘墉:“朕34岁,属马,刘爱卿,你呢?”刘墉说:“臣也34岁,属驴,”乾隆一脸迷惑:“咱俩同岁,为何朕属马,你属驴?”刘墉的一番话,逗得乾隆哈哈大笑。[666] 1796年正月初一,紫禁城里发生了一件让满朝文武都紧张不已的事。89岁的乾隆皇帝举行了禅位大典,却在最关键的环节出了问题。 按照惯例,皇帝禅位必须交出传国玉玺,象征着皇权的正式移交。但乾隆在大典后,却迟迟不肯将这枚小小的印章交给已经即位的嘉庆。朝中顿时陷入微妙的僵局。 乾隆以“授受大典不可轻率”为由,将传国玉玺留在了自己身边。这可让朝廷上下都坐不住了。嘉庆虽然已经坐上了龙椅,但没有玉玺在手,总感觉名不正言不顺。 朝中大臣开始分化,一些人主张集体上书,催促太上皇尽快交出玉玺。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静观其变,毕竟强逼太上皇不是明智之举。 在这个关键时刻,75岁的刘墉站了出来。作为体仁阁大学士,他在乾隆朝服务了几十年,深知这位老皇帝的脾性。 刘墉的处理方式很有意思,他既不跟着激进派起哄,也不像保守派那样袖手旁观。而是选择了一条看似普通,实则充满智慧的路径。 他先是劝阻那些想要集体上书的同僚,告诉他们此事急不得。然后,他以探望的名义,独自前往宁寿宫面见乾隆。 但从结果来看,刘墉的这次拜访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没有直接提玉玺的事,而是与乾隆聊起了往昔的君臣情谊。 两人都已年过古稀,回忆起几十年来的朝堂往事,自然有一番感慨。刘墉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给乾隆任何压力,而是用最平和的方式,让这位老皇帝自己想明白该怎么做。 三天后,也就是正月初四,乾隆终于在宁寿宫皇极殿,正式将“皇帝之宝”交给了嘉庆。整个过程平静有序,没有任何冲突。 这场看似平常的权力交接,实际上充满了政治智慧。乾隆作为太上皇,内心或许还有些不舍。毕竟统治了60年的江山,说放手就放手,确实不容易。 而刘墉的处理方式,既照顾了乾隆的面子,也解决了朝廷的实际问题。他用的是最传统的中国式智慧: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但绝不强人所难。 《清史稿》对刘墉的评价是“工书法,有名于时,政治文章皆为书名所掩”。这话的意思是,刘墉的书法太有名了,反而让人忽略了他的政治才能。 事实上,刘墉能在乾隆朝的复杂政治环境中安然度过几十年,绝非偶然。他既不是一味逢迎的弄臣,也不是刚直易折的谏官,而是懂得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 这种政治智慧,在禅位风波中得到了完美体现。他既维护了太上皇的尊严,也保证了新皇帝的权威,还避免了朝廷的政治危机。 民间确实流传着一些关于刘墉的有趣故事,比如所谓的“属驴”对话。但这些更多是野史传闻,不过,这些传说从侧面反映了刘墉在民间的良好形象。 刘墉历经乾隆、嘉庆两朝,最终以85岁高龄善终。在那个“伴君如伴虎”的时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参考资料: 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的真实关系。书画艺术网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