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开国少将钟伟病重住院,大将黄克诚去看他。聊天时,黄克诚问钟伟,老家还有什么人没有?钟伟说:“儿女都在老家务农,还有三个孙子,两个孙女,也都在农村。[666] 在北京301医院的病房里,时任中纪委常务书记黄克诚推门而入。病床上的老战友钟伟正凝视窗外,两人从井冈山时期就相识,如今都已年迈。 当黄克诚握着钟伟枯瘦的手,问家里人现在怎么样?钟伟笑了笑:”儿女都在平江老家种地,三个孙子两个孙女,也都在农村。“这个回答让黄克诚愣住了。 眼前这位病榻上的老人,正是在东北战场声名远扬的”猛将“钟伟。 1947年春天,零下30度的靠山屯,他率领二纵五师与国民党新一军展开白刃战,一战歼敌1120人。连一向严苛的林彪都说:”要都像钟伟这么打,东北早拿下了。“ 钟伟出身湖南平江县的佃农家庭,1928年彭德怀率平江起义部队路过时,17岁的放牛娃扔下锄头就跟上了队伍。 这个没读过几天书的农家子弟,在战场上展现出惊人天赋,曾带一个连穿插四十里端掉敌军指挥部。 战功累累的钟伟本该在1955年授衔时评为中将,却因性格耿直只授了少将。 担任北京军区参谋长期间,他发现机关食堂采购价高于市场价,当即把后勤部长叫来,第二天亲自带司务长去菜市场砍价。 真正考验钟伟品格的是1959年庐山会议,他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直言:”彭老总提的意见,我看大部分是对的。“这句话让他被撤销军职,下放到安徽农业厅当副厅长。从此,这位开国少将开始了长达20年的沉寂生涯。 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钟伟对家人的要求也从未松动。有老部下偷偷想给他子女安排工作,钟伟知道后在党委会上摔碎茶杯子女必须凭本事吃饭! 1978年平反后,有人建议钟伟把子女调到城里工作,他断然拒绝。 钟伟的严格不仅体现在工作安排上,更体现在日常教育中。每次回平江老家,他都会下地干活,教导孙辈要”取之于民,就要服务于民“。在他看来,农民身份并不低人一等,反而是最本色的选择。 1984年4月,钟伟病情恶化。追悼会上,曾被钟伟严厉批评过的某位领导送来花圈,挽联写着八个字:”战功赫赫,两袖清风。“这八个字概括了钟伟的一生,也预示着他家风的传承。 如今的平江县三阳乡,钟家老宅门前的稻田依然由将军后人耕种。钟伟的5个孙辈中,有3个成了当地的种粮大户,承包的500亩稻田连续六年获得农业部高产示范田称号。 钟伟的选择在当时看来有些”愚钝“,但时间证明了他的智慧。在物质诱惑面前,他用最朴素的方式守住了初心。 他的子孙没有依靠祖辈的荣光获得特殊待遇,却在平凡的土地上活出了不平凡的尊严。 有人说钟伟是”中国的巴顿“,这个比喻恰如其分。但与美国将军不同的是,钟伟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人民子弟兵“。他的战功写在了东北的白山黑水间,他的品格则深深扎根在湖南的稻田里。 信源: 《党史天地》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