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收缩压降至120毫米汞柱以下是否优于140毫米汞柱,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和既往卒中患者,存在不确定性。2024年6月2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李静作为通讯作者在Lancet(IF 98)在线发表题为“Lowering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to less than 120 mm Hg versus less than 140 mm Hg in patients with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 or previous stroke: an open-label, blinded-outcome, randomised tr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进行了一项有或无糖尿病或既往卒中的心血管高危患者收缩压降至120 mm Hg以下,而非140 mm Hg以下的开放标签、盲法结局、随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心血管高危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或卒中史,与收缩压低于140 mm Hg的治疗策略相比,收缩压低于120 mm Hg的治疗策略可以预防主要血管事件,并有轻微的额外风险。
两个治疗组在试验过程中的收缩压(Credit: Lancet)
在此,研究人员报告了强化降压治疗对降低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ESPRIT)试验的结果,该试验比较了超过3年的标准治疗中针对收缩压低于120毫米汞柱的强化降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超过11000名心血管高危患者,伴有或不伴有糖尿病或既往卒中。在整个随访期间(除滴定的前3个月外),强化治疗组的平均收缩压为119.1 mm Hg (SD 11∙1),标准治疗组的平均收缩压为134.8 mm Hg(10∙5)。在中位3.4年的随访期间,强化治疗组有547名(9.7%)参与者出现主要结局事件,标准治疗组有623名(11.1%)参与者出现主要结局事件(风险比[HR] 0.88, 95% CI 0.78-0.99;p = 0∙028)。糖尿病状态、糖尿病病程或中风史的影响没有异质性。强化治疗组(5624例中24例[0∙4%])发生严重晕厥不良事件的频率高于标准治疗组(5631例中8例[0∙1%]);Hr 3∙00,95% CI 1∙35-6∙68)。在低血压、电解质异常、损伤性跌倒、急性肾损伤等严重不良事件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总之,与收缩压低于140 mm Hg相比,收缩压低于120 mm Hg可预防心血管高危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血管事件和死亡,且有轻微的过度风险,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或卒中史。该研究结果为收缩压低于120毫米汞柱治疗的利弊提供了新的证据。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4)01028-6责编|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文章来源|“iNatur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