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韩国前总统,2000年特赦出狱到山东寻亲,每家一个三星电饭煲 2000年6月18日清晨,山东济南长清区卢庄村的空气里浮动着麦熟的香气。 一辆银灰色轿车缓缓驶入村口,打破了小村落的宁静。 车门打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众人搀扶下迈出脚步,他的目光瞬间被村口石碑上"卢庄"二字吸引,浑浊的眼眸中泛起涟漪。 这位老人正是韩国前总统卢泰愚。 “真的是这里……”卢泰愚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 他抬手按了按眼镜,指腹在石碑上"卢"字的刻痕里摩挲,像是要透过这两个字,摸到六百年前的根。 随行的翻译低声向村民解释:“总统先生的祖上,元末明初时从卢庄迁居朝鲜半岛,传到他这代已是第二十世。”村民们这才明白,眼前这位外国老人,竟是几百年前从村里走出去的卢家人。 村支书卢广祥赶紧把人往祠堂引,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斑驳的族谱挂在正墙。 卢泰愚凑近了看,手指顺着泛黄的纸页往下滑,在"卢承礼"的名字处停住——这是他家族记载中迁居朝鲜半岛的第一代祖先。 “就是他,”他转头对身边的孙子说,“小时候爷爷总讲,咱们的根在山东,在一个叫卢庄的地方。” 这话里藏着多少未说出口的执念。卢泰愚年轻时投身韩国政坛,1988年当选总统后,力推中韩建交,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时,他特意在贺电里提到“中韩两国地缘相近、人文相通”。 可谁也不知道,这份“相通”里,藏着他对祖籍的牵挂。1995年他因受贿案入狱,在狱中写的回忆录里,仍反复提及“此生必回卢庄看看”。若不是2000年韩国总统金大中特赦,这个愿望恐怕要带进坟墓。 祠堂外的晒谷场上,村民们已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卢泰愚脱下西装外套,露出里面的白色衬衫,主动和乡亲们握手。 当他握住卢老汉的手时,老人操着浓重的济南话问:“你爷爷的爷爷,是不是真从这儿走的?” 卢泰愚点头,用生硬的中文说:“是,六百多年了,我回家了。”话音刚落,人群里爆发出掌声,有人红了眼眶。 午饭时,卢泰愚执意要吃农家饭。玉米饼子、小米粥、炒青菜,他吃得很慢,每口都细细嚼着,说:“和我母亲做的味道像,只是她没见过老家的粮食。 ”饭后,他让随行人员搬来几十个纸箱,打开一看,全是三星电饭煲。“一点心意,”他说,“知道老家用电方便了,让乡亲们尝尝用新家伙做饭的滋味。” 其实这电饭煲里藏着他的小心思。上世纪90年代,三星电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他就嘱咐高管“多研究中国家庭的需求” 如今用家乡的品牌回报乡亲,既是心意,也是对两国经贸往来的默默推动。有村民摸着锃亮的电饭煲笑:“这韩国总统,倒没忘本。” 临走前,他在卢氏宗祠的族谱上,郑重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出生日期,旁边特意标注“祖籍卢庄”。 他站在祠堂门口,对着全村人深深鞠躬:“以后,我的子孙会常来,替我看看老家的麦子,听听老家的话。”阳光落在他的白发上,像撒了层金粉,那一刻,他不是前总统,只是个寻到根的游子。 有人说,他的寻亲是政治作秀,可翻开卢氏家谱,从元末卢承礼迁居朝鲜,到卢泰愚祖父卢永洙时常对着山东方向祭拜,再到他任内推动中韩建交时特意提及“祖籍纽带” 这六百年的牵挂,哪是作秀能装出来的?特赦后的他,早已卸下权力光环,拖着病体跨越黄海,不过是想圆一个家族传承的梦。 国与国的距离,有时就藏在这样的寻根里。卢泰愚带着电饭煲回家,带回的何止是一件电器,更是两个民族血脉里那份割不断的牵连。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