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破解“麦线”需要更高谋略
本文的核心点是三个:
第一,中印边境划界问题为何几十年不能解决?
第二,为何1962年我国在中印边境战争中收复了藏南地区,却又主动放弃了?
第三,什么样的策略才能让我们在解决中印边境划界中占有主动?
如果各位真心关心中印边境问题,那就请你耐心看完。不能把网络文章、视频和评论区里碎片化的知识与观点甚至是谣言,用来对待严肃的国家主权问题。
中印边境划界问题为何几十年不能解决?核心就是印度坚持所谓的“麦克马洪线”。
也就是当年殖民印度的英国军官麦克马洪1914年在地图上以喜马拉雅山脉分水岭划定的所谓“英属印度和中国边界”。这是英国单方面的行径,我国历代政府都没有认可,但却被独立之后的印度政府当成所谓“根据”,坚持以“麦克马洪线”为准划定中印边境。
这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请各位留意,这是我在最后要说如何利用“麦线”将印度的军、有理有力有据否决印度主张的切入点。
一是“麦克马洪线”是以喜马拉雅山脉分水岭作为基准;
二是麦克马洪划的所谓“麦线”只包括两段:中印边境的东段——藏南段和中缅段,没有包括中印边境的中段和西段。
三是中缅1961年最终划定并生效的边境线,除了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的片马镇越过山脊线以外,其余是以高黎贡山脉的山脊线作为国界。而高黎贡山以西今天的缅北地区,在历史上大约有7万平方公里被中国管辖的历史。
这也是印度方面的口实之一,他们认为既然中国以高黎贡山脉为准划定中缅边界,那就相当于在中缅边境问题上承认了“麦线”。因此,中国也应该承认“麦线”的藏南段。这也是印度坚持“麦线”的理由之一。
第二个问题:为何我国在1962年10月的中印边境战争中,明明已经收复了藏南地区之后,却为何主动撤离了?
根本原因是那时候我国的综合国力太弱,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雪封山,我们根本没有能力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调动部队,并提供最基本的补给。如果不撤军,将可能像金门战役那样全军覆没。
关于这一点,看看今天藏南地区的墨脱县,即便已经修建了隧道,但至今还不能全年通车的状况就明白了。
因此,我们要破解印度的“麦线”企图,那就必须找准能够切中印度要害的痛点。
其实,我们在与印方斗争中,有一个可以直击印度痛点的方案。
印方不是坚持主张以喜马拉雅山脉为准的“麦克马洪线”划界吗?但当时的麦克马洪线仅包括了中印藏南段和中缅段。并没有包括超过1000公里的中印中段和西段。
而中印边境西段的喜马拉雅山脉有两个分支,分支的南线才是真正意义的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却占领了分支的北线以南地区,也就是包括了拉达克在内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
这一片地区的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如果印度坚持必须以“麦线”为准划界,那印度就必须让出印控克什米尔和喜马偕尔邦的山脉以北地区。
而这片土地对于印度首都新德里是居高临下的战略态势。
只要我们拿过来,在那里部署雷达站,印度飞机在地面滑动都能被我们监测得到。况且,印控克什米尔距离新德里只有300公里,随时可以快速发起进攻,两三天就能逼近新德里。其战略价值可想而知。
印方不是一直坚持“麦线”的立场吗?那我们就不妨提出以“整个喜马拉雅全山脉”划界,将印度一军,是不是直击印度的最大痛点?
如此,我们不就破了印度这半个多世纪的野心之局吗?
相比之下,那一片地区相对于藏南地区是要荒凉很多,但面积要多出至少一万平方公里,与藏南地区主要的农业和林业相比,其威逼印度首都的战略意义显然要大很多。
如果印度不同意,那干就完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