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22岁的歌手屠洪刚在美国演出时,遇到了年仅19岁的中美混血美女黛西,屠洪刚被深深地吸引了。为了追到黛西,屠洪刚不惜找好友那英借钱买车。在屠洪刚的猛烈追求下黛西投入屠洪刚的怀抱,两人很快结婚。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离婚协议书甩在桌上的那一刻,黛西没有再犹豫,她在纸上签完名字后把笔放下,她说这段婚姻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她不想再等待,也不想再解释。 对于这段婚姻,黛西心里很清楚,她曾经相信屠洪刚说过的那些承诺,可三年时间过去,她在现实里只看见自己一个人照顾孩子,经济捉襟见肘,生活充满麻烦。 她对这段婚姻开始时有过真心,后来只剩下负担,她不恨屠洪刚,但她觉得自己再留下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那是1989年,屠洪刚还不是大红大紫的明星,他只是国内一个有点名气的青年歌手,受邀去美国演出,他在一次演出后台遇见了黛西。 那时,他才刚到纽约没车没房,住在朋友的公寓里,他在后台闲坐的时候,看见黛西在同一场演出的人群里,她正跟一位朋友说话,笑起来露出一排牙齿,整个人显得特别自在。 屠洪刚第一眼就盯住了她,他那时并没有什么钱,但什么都敢想,他觉得自己如果能跟黛西在一起不仅是爱情,也能算是留在美国的机会。 屠洪刚很快想要接近黛西,可是他身边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出行都得靠朋友顺路捎,他觉得黛西那种家境、学业、生活圈子,不会对一个两手空空的年轻歌手有兴趣。 他很清楚若是想追到她,至少得先摆脱“穷小子”的样子,于是屠洪刚开始四处跟朋友借钱,那英跟他关系不错,虽然自己也没什么积蓄,但还是答应借他一笔钱。 屠洪刚拿到钱后立刻在纽约的二手市场上看车,他最终选了一辆不算新、却外观勉强体面的二手车。 但黛西并不是那种盲目追求物质的人,她其实刚从家搬出来不久,在纽约一边上学,一边兼职赚生活费,可她周围的朋友生活都算优渥,她自己虽然节省,却也习惯跟朋友们一起去看展览、参加社交活动。 虽然屠洪刚英语不好,跟黛西交流时常常词不达意,但黛西却觉得这人没有架子,黛西后来愿意跟他出来吃饭是因为屠洪刚在一次小型聚会里,拉着吉他唱了一首中文歌,他自己唱到中途都快哭出来。 那不是演出,是他自己坐在屋子一角唱歌,黛西虽然听不懂歌词,但被那种投入打动,几个月里两人频繁见面,黛西起初有顾虑,但她喜欢那种有人关心她、帮她做事的感觉。 她没想太多,也觉得既然彼此都有感情,结婚也不算草率,那一年他们就在纽约登记了,结婚不久黛西就怀孕了,她怀孕之后,屠洪刚的演出邀约突然变多,国内那边有人找他做节目,也有人想帮他出专辑。 他当时陷入两难,留在美国他就只能继续接零星演出,日子也紧巴巴;回中国又怕离开太久会把婚姻搞散,最后,他还是决定先回国。 屠洪刚对黛西说他很快会回来,把一切都安排好,再把黛西和孩子接过去,可一回国,他的生活就完全被工作填满,他有了新专辑,要跑省市巡演,还得参加访谈。 他刚回国的那半年给黛西写过几封信,也寄过两次钱,但后来信件变少,钱也寄得越来越不规律,黛西怀孕后几乎一个人承担所有的事。 她从大肚子开始到生产,独自跑医院,买东西,处理所有账单,孩子出生那个月,她实在撑不住,给屠洪刚打过长途电话。 那次通话之后,屠洪刚的母亲呼延生在国内听说了情况,呼延生没有多想,立刻决定自己去美国帮忙,呼延生那时候年纪不小了,从没出过国,也不会说一句英语。 可她做了决定说干就干,她自己买好机票,拿着写着地址的纸条,一个人上了飞往纽约的飞机,她在机场走丢过,被人带去问询台,也在纽约街头不知道路,一连几天靠问路人写下的笔记本去找黛西家。 她到了黛西家,接管了照顾孩子的所有事,每天帮黛西做饭、洗衣、看孩子,黛西其实很意外,一个从没见过世面的老人能跑这么远来照顾自己和孩子。 呼延生在美国待了三年,这三年里她从完全不会出门,到可以一个人带孙子去社区医院,她虽然看不懂英语的标识,却记住了医生的名字和门牌号。 可她再怎么帮忙,也没法让黛西心里踏实,屠洪刚迟迟没有兑现带她回国的承诺,电话越来越少,黛西看着呼延生辛苦,又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心里越来越确定,自己不能再耗下去。 三年后黛西决定离婚,她办好手续,把屠洪刚母亲送上回国的飞机,呼延生在机场没说什么,只是抱了抱孙子,临走之前还放了一包美金在黛西家桌上。 离婚后,黛西带着儿子回到她父亲所在的城市,生活没有变得轻松,但她再也不用日日等一个永远不出现的人,屠洪刚也许并没有坏心,但他没能把心和身体都留在那个家,呼延生做了她能做的一切,可有些事毕竟不是一个老人能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