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4年,解放军战士王长献,在老山前线,壮烈牺牲。新婚妻子闻此噩耗,却做了一个

1984年,解放军战士王长献,在老山前线,壮烈牺牲。新婚妻子闻此噩耗,却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改嫁,嫁王长献的亲哥哥。”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谢玉花的屋外响起了一阵又一阵愤怒的咒骂声,是她的娘在院子里大声和邻居说着她“疯了”“丢脸”,她知道今天这事瞒不住了,消息已经传开,她要嫁给自己亡夫的亲哥哥。 她没有哭,也不想解释什么,村里人怎么说都不重要了,她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事,自从那个通知送到家门口,村支书捧着那张带血的烈士证明书进门,她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变了。 王长献牺牲了,她的新婚丈夫在她做完饭还没来得及给他写信的第三天上了老山,便再也没能回来,他们的婚事原本就不被看好,谢玉花家在村西头,日子比王家宽裕些。 她父母觉得她长得周正,能说会干,不该嫁给一个穷兵痞子,王家那会连口正经饭都吃不上,大儿子王长贵三十多了还在村里干活,娶不上媳妇。 老两口身体不好,小弟小妹也都拖着,他们把全家的希望都压在王长献身上,可他们看不见,谢玉花就是愿意跟着王长献过日子。 王长献是村里最早一批去当兵的人,那年他十八岁,连高中都没上完,听说征兵了就连夜跑去镇上报名,他说什么都不肯回来,说只要能穿上军装走哪都认。 他家里也没阻拦,反而觉得出了个当兵的脸上有光,他也不傻,知道只有离开这个地方,才有一点出头的机会。 他走那天下了雨,谢玉花在地头干活,看着他扛着蛇皮袋走过泥泞的路,一声不吭,他走了以后三年没回一次家,但他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 等王长献第一次探亲回来,谢玉花才知道他在部队吃了多少苦,他胳膊上是训练磨出的老茧,说话还带着部队腔,但人还是她认识的那个王长献。 老实,憨,却心里有数,他说现在当了副班长,月月领津贴,这次回来就是想把家里事定下来,他拉着谢玉花去了镇上登记,连酒席都没办,谢家人知道后闹得天翻地覆,最后还是拗不过她。 婚后第三天他就接到命令,立刻归队,谢玉花没想到那竟是最后一面,她照常下地干活,照看公婆,按部就班过日子,王家虽然穷,但她没半句怨言。 她把丈夫留下的钱藏得紧紧的,买了化肥,种了庄稼,还帮小叔缴了学杂费,日子不宽裕,但她觉得苦一点没什么,只要人还在。 直到那一天,几个穿军装的人进了村,她还在厨房里忙活,等她走出来手上的水都还没擦干,就看到有人把一封信和一个红色盒子交给了她公公。 王长献牺牲了,任务是在老山执行侦察时中弹,现场就没抢救过来,部队追记三等功,骨灰送回县里。 谢玉花转身进了屋,把门反锁了三天,王家人把门砸烂的时候,她正躺在床板上,嘴唇干裂,眼神发直。 她没掉一滴眼泪,就坐起来要下地干活,王家人说她傻了,但她心里清楚哭解决不了问题。她得接着过日子,得撑着这个家。 几个月后,她做出了那个决定,她要嫁给王长贵,没有感情基础,没有仪式,没有祝福,她只是站在王家门口,对王家老两口说了一句话:这家不能散,得有人撑。 她又一次做了王家的儿媳,这次没人拦她,因为没人知道该说什么了,谢家彻底与她断了联系,她也没回去看过一眼,从那天起她再也不是谢玉花,她就是王家的人了。 她照顾公婆,种田养猪,自己种的红薯、辣椒和白菜都拿去集市换盐油,剩下的晒干留着过冬,她缝补家里每一个人的衣服,自己却一直穿着出嫁那年的那条蓝布裙子。 她张罗着给小姑办嫁妆,挨家挨户借红布,缝了三天三夜,王长贵不太会说话,但跟她一起下地,给她挑水,从没让她一个人扛过肥料。 这个故事在村里流传了很久,没人再议论她的选择对错,人们记住的是,她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快要散架的家,用几十年的时间还了一个承诺。 她没说过爱王长献,也没说过爱王长贵,她只是一直没有离开,故事没有什么结局,只是就这样过完了,村里人都说谢玉花这一生说不上幸福,但她做的事没人敢说自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