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嘲笑在商场蹭空调的人。 商场蹭空调的人,他们不是开不起空调,也不是买不起空调,并不是消费不起,而是为了节省能源,他们的做法并没有错,反正商场的空调都开的,那就大家一起共享资源。 要是每个家庭都开着空调,那室外的热气会更多,电力高峰期说不定会出现紧张。 往年夏季高峰期的时候,公司经常限电,而大家去商场蹭空调,不仅促进了商场的消费,还为国家省电,实在是太聪明了,一举两得啊! 上周三傍晚六点多,我路过小区附近的连锁超市,特意绕到门口凉快会儿。玻璃门一推开,冷气裹着面包香涌出来,里面坐着不少人:穿跨栏背心的大爷抱着孙子玩摇摇车,扎马尾的姑娘窝在沙发座上刷手机,连我常碰到的保洁阿姨都推着空拖把车,坐在收银台旁的椅子上择菜。那天我家空调坏了,我站在冷气口犹豫了两分钟——到底是在商场晃悠等修,还是硬扛着回家擦汗?最后还是被冰镇可乐的广告吸引进去,买了瓶饮料,顺便在文具区挑了盒中性笔。 有人说这是“占小便宜”,可细想真不算。我家客厅空调开16度,客厅能装下全家,但整栋楼的公共区域呢?电梯井、楼道、地下车库,哪处不是在耗电?去年夏天小区跳闸三次,物业贴通知说“空调负荷过高”,要每家错峰开两小时。要真能把这些分散的冷气需求集中到商场、超市这些本就24小时开中央空调的地方,电网压力是不是能轻点?就像小区里的共享充电桩,大家把电动车电池集中充电,总比每家每户拉根电线乱搭安全吧? 再说商场这边,我常去的书店最近搞“夏日阅读角”活动,摆了藤编沙发和免费酸梅汤,说是“为顾客提供纳凉服务”。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下午三点到五点人最多的时候,书架间的过道都挤着带孩子的家长,收银台的扫码声比平时响三倍。上周末我在那碰到邻居张姐,她正给孩子挑儿童绘本:“本来没打算买书,可孩子在这儿看入迷了,我也顺便买了套作文辅导——反正空调吹着舒服,买本书也不亏。”你看,蹭空调的人未必真蹭走了什么,反倒给商场添了人气,给销售添了业绩。 前阵子看新闻,说某商场统计夏季客流量,发现下午时段比去年同期涨了20%,营业额里有一成是“意外收获”。电力部门也有数据,居民用电高峰从晚七点推迟到了八点半,电网调度压力明显缓解。这些数字背后,是大爷摇着蒲扇逗孙子笑,是姑娘刷完剧买了杯奶茶,是保洁阿姨择完菜顺道买了把青菜——哪有什么“占便宜”,不过是普通人用最朴素的方式,把生活需求和公共资源轻轻巧巧地接上了。 夏天的热是实在的,电费单上的数字也是实在的。与其站在道德高地评判别人“蹭空调”,不如想想:我们是不是对“蹭”这个字太敏感了?超市的免费存包柜,地铁站的爱心座椅,图书馆的免费WiFi,这些“共享资源”本来就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与其计较“谁该用谁不该用”,不如想想怎么让这些资源用得更高效、更温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商业降温空调# #商业楼空调# #商业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