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不把汉字从日语中删掉?你以为日本不想吗?日本在近现代三次试图废除汉字,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为什么?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涌现出不少要断开和亚洲过去联系、变得更像西方国家的声音。 所以从上到下,日本就有人提出过用假名或者罗马字取代汉字,理由是汉字太难学,在普及教育和识字这事上拖后腿。 可每次一真动手,全社会就发现,光有想法根本行不通。 这得追溯到汉字刚进入日本的时候。 那会儿日本的统治阶层看上了汉字,觉得读写汉字特别体面,能掌握汉字是高贵身份的象征。 慢慢地,汉字成了日本官方文件、公文,还有宗教典籍里的主流书写方式。 汉字和日本本土文化融得很深,想剥离掉并没那么简单。 但其实日本汉字和中国汉字可能完全不一样。 一个字,在中国可能说得通,到了日本读起来,就跟纸上谈兵似的。 这个矛盾从一开始就存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人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让汉字负责关键内容,假名来标注语法,这样一来,看懂、写明白两不误。 到了明治时期,又赶上大批西方思想和科学知识传入日本。 日本没有现成的词能表达新概念,怎么办?学者们索性用汉字自己造新词,比如“社会主义”、“共产党”、“电话”、“科学”这些词,全是那个时候拼出来的,后来被当成官方标准词汇。 有意思的是,日本发明的这些汉字新词不仅自己用了,后来还被中国大量采用。 清末,中国学者比如严复也在翻译西方书,创造了像“天演”这种词,但更直白的“进化”反而先红起来。 再看“人民共和国”这种概念,也源自日本,当年日本发明的新词,一路反哺回中国,变成了现代汉语里的主流。 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汉字对日本来说已经不只是一个外来文化。 即使现在日本年轻人觉得写汉字麻烦,平时爱用假名,真正涉及到正式场合,还是得用汉字。 因为只有汉字才能代表正式、郑重,很多时候写出来一大段假名,反而像在写随笔。 除此之外,用汉字还能避免大量的同音误会,比如日语里同音词特别多,只写假名根本区分不开来,用汉字一目了然。 再加上街头、古寺、广告招牌,到处都是汉字,日式书法也靠汉字显出美感,这些都不是轻易可以割断的传统。 日本社会虽然不少人觉得改用假名、简化书写更方便,但汉字背后那一整套历史、文化和用法,早就和日本本身绑到一起,想丢掉几乎不可能。 要真全都不用了,跟日本自己的身份、历史说再见,对日本社会来说冲击太大。 所以,不管怎么争、怎么尝试,日本人最终都没法和汉字彻底划清界限。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