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近日,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药价问题引发热议。不少参保者惊觉,同样一款药,刷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的价格竟然比付现金还要贵,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 来自重庆的邓女士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她在铜梁区一家药店

近日,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药价问题引发热议。不少参保者惊觉,同样一款药,刷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的价格竟然比付现金还要贵,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 来自重庆的邓女士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她在铜梁区一家药店购买葵花牌三黄片,店员告知现金售价为18元一盒,可当她准备刷医保卡付款时,收银员却提醒她,刷医保个人账户需要支付26元 。面对这明显不合理的价差,邓女士提出质疑,得到的回复却是“价格一直就不一样” 。无奈之下,邓女士拒绝付款,最终在附近另一家非定点药店,以16元的价格买到了同款药物 。无独有偶,湖北武汉的张先生在购买止咳药时也遭遇了类似情况,标价26元的金莲花软胶囊(惠海希康),刷医保个人账户却被扣了35元 。 对于这种现象,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分析指出,参保人刷医保个人账户买药后,资金并非直接从个人账户流向药店,而是先进入医保经办系统,再由医保部门和药店进行结算 。若存在统筹报销部分,药店还需先行垫付 。各地结算周期通常为一个月或一个季度,提交结算申请时,药店要提供数据和销售记录审核,还需支付约2% - 3%的手续费 。因此,部分药店将这些资金和时间成本分摊到药价上,转嫁给参保人 。此外,很多参保人对药价敏感度较低,也给了一些定点零售药店违规操作的空间 。 社会保障法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天玉则认为,药店享受了与医保签约带来的优势,就理应承担医保结算周期所带来的成本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推行“阴阳价”都违反了价格法中“明码标价”的规定,涉嫌价格欺诈,既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又侵害了参保人的权益 。而且,个人账户属于医保基金,部分药店的相关行为还有骗保之嫌,可能造成医保基金“跑冒滴漏” 。 此事件在网上曝光后,网友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有网友气愤地说:“医保个人账户的钱也是自己辛苦挣来的,凭什么刷医保就要被多收钱,这太不公平了 。”还有网友无奈地表示:“不刷医保,钱放在账户里感觉浪费了;刷医保又要被高价宰,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也有网友呼吁:“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监管了,不能让这些药店肆意妄为 。”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内心很不是滋味 。医保,本是国家给予民众的一项重要福利,目的是为了减轻大家的医疗负担,让人们在生病买药时能够得到实惠和保障 。可如今,部分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这种“阴阳价”行为,却让医保的初衷大打折扣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买药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但这看似微小的价格差异,日积月累下来,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需要服药的慢性病患者而言,他们本就承受着疾病的痛苦和经济的压力,这种不合理的高价买药现象,无疑是雪上加霜 。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参保人的切身利益,也破坏了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医保基金是广大参保人的“救命钱”,每一分每一毫都应该花在刀刃上,被合理、规范地使用 。而这些药店为了一己私利,随意抬高医保购药价格,不仅造成了医保基金的浪费,还可能引发公众对医保制度的信任危机 。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到整个医保体系的稳定运行 。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一方面,要加强对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的监督机制,加大飞行检查的频次和范围,严厉打击价格欺诈、骗保等违法行为 。对于违规药店,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提高其违法成本 。另一方面,要优化医保结算流程,缩短结算周期,降低药店的运营成本,减少其转嫁成本的动机 。同时,还可以引入社会监督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参保人积极参与监督,让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 作为参保人,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忍气吞声 。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主动了解医保政策和药品价格信息 。在购药时,多进行比较,发现价格异常要及时提出质疑,并向相关部门反映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共同维护好医保制度的公平公正,让医保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