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67岁的美国总统华盛顿奄奄一息的被两位医生死死按在手术台,他们用刀接连4次割开他的喉咙,放出几盆鲜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799年,美利坚的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正以一种非常痛苦的方式走向死亡。 在他的弗吉尼亚庄园里,几位医生正轮番在他的喉咙上划开一道道口子,鲜红的血液不断涌出,被装进一个个盆子。 但这并不是虐待,而是当时最前沿的疗法——放血,讽刺的是,医生们看着奄奄一息的华盛顿,还在为放血量不够而焦虑。 这位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政坛上运筹帷幄的伟人,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这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说起。 18世纪的西方医学,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古希腊的“体液学说”里,这套理论认为,人体由血液、痰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液体构成,生病就是因为液体失衡。 而放血,作为一种能快速“排出多余液体”的手段,被认为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疗法。 从发烧感冒到精神失常,医生们都习惯性地拔出柳叶刀,华盛顿自己也对此深信不疑,毕竟在独立战争期间,他亲眼见过许多士兵通过放血“退烧”,这种经验让他对医生的诊断毫无怀疑。 谁知,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常识”,将他推入了深渊。 悲剧始于12月12日的一场雨,当时的华盛顿冒雨巡视农场,回家时浑身湿透。 起初只是喉咙不适,他并没在意,可到了第二天夜里,病情急转直下,他喉咙严重肿痛,呼吸都成了难事,家人急忙请来医生,诊断结果毫无悬念:体内有“坏血”,必须放血。 于是,第一刀划开了,但病情并未好转,焦急的家人又请来三位名医会诊,他们讨论一番后,得出的结论更加惊人:血放得还不够多。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个小时里,华盛顿先后经历了四次放血,总量接近两千毫升,这几乎是一个成年人血量的一半。 这位曾在战场上躲过无数枪林弹雨,甚至在青年时期战胜过天花的硬汉,此刻却对小小的喉部感染束手无策,在医生们的“帮助”下,身体被迅速抽空。 生命最后的时刻,华盛顿已极度虚弱,不过,他依然保持着最后的体面和清醒,用微弱的声音请求医生们停手,不要再折磨他。 直到1799年12月14日夜里,这位一手缔造了美国,并为这个新生国家立下总统任期典范的伟人,在过度失血的痛苦中停止了呼吸。 他逃过了政治的暗箭与战场的炮火,却最终倒在了当时最权威的医学理论之下。 华盛顿的死,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激起巨大波澜,人们在哀悼他的同时,也开始公开质疑这种残酷的疗法。 一个国家的缔造者,竟死于如此荒唐的治疗过程,这本身就是对当时医学界的一记响亮耳光。 而他的悲剧,意外地成了推动医学进步的催化剂,随着19世纪解剖学和病理学的发展,放血疗法这套理论的根基被彻底动摇,并逐渐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回看历史,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真理”,有多少只是特定时代的认知局限? 华盛顿的故事是一个冰冷的提醒:我们今天深信不疑的科学,或许在未来的人眼中,也同样原始和荒诞,因为科学的进步,正是建立在不断推翻昨日“真理”的基础之上。 【信源】澎湃新闻——医疗史︱令华盛顿和拿破仑致死的“英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