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9年后,必须突出工农兵的艺术形象,因为江山是工农兵流血流汗打下来的,树立高

1949年后,必须突出工农兵的艺术形象,因为江山是工农兵流血流汗打下来的,树立高大上的工农兵形象,很正常。但是文艺创作尤其是电影拍摄,是掌握在知识分子手里的,他们要面对时代巨变,如何创作好工农兵,也如何表现好自身,都是新的问题了。 在最初的三年里,表现知识分子新形象的电影,我印象里有三部:《走向新中国》、《思想问题》和我今天主要想谈的《民主青年进行曲》(北京电影制片厂,1950年)。 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没有脱离民国时期的风格。例如故事一开始,孙道林饰演的北大学生方哲仁在教室里看书。姚向黎演他女友宋蓓华,一走近他身边,两人就又搂又抱,这就很明显散发着小布尔乔雅的情调,与朴素的工农兵心态来说,是一种刺眼的挑战。 影片内容是在展示1947年北平各高校大学生反蒋反美政治斗争。它将学生们分为三类,以方哲仁为代表的中间派,以宋蓓华等为代表的左翼,以方化饰演的江正卿为右翼,实际上他是国民党潜藏在学生中的特务。最后是崇尚科学救国对政治不闻不问的方哲仁,在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面前,终于放下书本走出教室,和广大学生一起,在北平地下党的领导下,投身到反蒋斗争洪流中。 影片从思想性来说,这是知识分子的政治宣言书。但影片的技术一般,不太像是表现青年生活的电影,说教有些生硬;电影中的移动镜头很少,主要靠切来切去,这可能是受剧本来自话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