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邬院士曾在访谈中直言不讳地说,采用外国芯片不仅要交专利费,费率还高达整机售价的3.25%。
这个比例,简直让人觉得“无解”。
即使你的产品再高级,哪怕镶上钻石黄金,也得按这个比例交钱。
外国芯片企业不仅卖得便宜,还通过各种手段挤掉竞争对手,逼得你不得不买他们的产品。
买了之后,虽然可以享受他们的专利保护伞,不会被起诉,但你也得贡献自己的专利。
这种明显不合理、不平等的规定,国内企业明知道,却依然选择跟着走。
高通的技术授权垄断让我们来聊聊高通的垄断局面。
作为全球手机芯片行业的巨头,高通的影响力其实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4G时代,高通几乎是整个通讯技术的领跑者。
虽然华为的麒麟芯片这些年奋力追赶,但高通在工艺和架构上的优势依旧明显。
它不仅掌握着最顶尖的芯片技术,还通过专利授权赚得盆满钵满。
苹果是个有意思的例子。
尽管它有自己的芯片,但苹果芯片里没有基带,需要从其他公司购买基带芯片才能实现正常通讯。
而目前,全球能实现手机基带芯片量产的企业屈指可数。
高通、华为海思、联发科、三星等几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苹果曾试图通过收购英特尔的基带业务来摆脱对高通的依赖,但体验并不理想,最后还是回到了高通的怀抱。
高通就这样依靠着苹果的市场份额赚了个钵满盆满。
高通不仅自己实力强,还通过专利交叉许可把其他专利持有者的技术整合得滴水不漏,避开了各种专利纠纷。
其他芯片厂商想跟高通竞争,难度大得没边了。
而且,高通并不需要向专利持有者缴费,简直堪称“天时地利人和”集于一身。
于是,全球各地的反垄断调查也接踵而至。
国产芯片的逆袭之路但我们也不是没有反击的力量。
以存储器领域为例,曾经的中国市场几乎被美光、海力士、三星这些国外品牌垄断。
后来,清华紫光集团意识到这种局面太被动,于是成立了长江存储,专攻闪存技术。
经过多年研发,长江存储终于攻克了自研的晶栈架构,成功实现了128层、232层的闪存颗粒堆叠。
这种技术的突破不仅让我国在存储芯片领域取得了自主权,还大幅拉低了市场价格。
最有趣的是,长江存储的崛起给外国品牌带来了巨大冲击。
之前,外国厂商经常以“工厂出问题”或“停工”为借口缩减产能,进而抬高价格。
可长江存储出现后,这些停工的戏码好像再也没上演过。
尽管长江存储的国际市场份额相比之下还很小,但在中国市场,它的影响力已经足够撬动外国品牌的市场基础。
这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技术的潜力和未来。
面对不公,国内企业究竟该如何选择?邬贺铨院士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
明知外国芯片企业的收费规则不合理,国内企业为什么还要继续购买?这背后,除了技术上的短板,还有市场、生态等多方面的压力。
国内芯片行业虽然起步不晚,但在基础技术、软件生态、工程经验等方面仍然落后于国际主流水平。
追赶的路漫长且充满挑战。
就像当初北京大学牵头的北大众志项目,虽然实现了自主设计的16位、32位CPU,但由于软件生态的兼容性太差,最终不得不停止研发。
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光靠硬件设计不够,还需要有配套的软件和应用场景,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
自主技术是出路,还是困局?芯片技术的发展并不像攻克核技术那样“一次性”解决问题。
芯片产业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和不断突破的行业。
哪个企业能率先突破技术瓶颈,哪个企业就有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头羊,甚至制定行业规则。
这也是为什么芯片行业不仅仅关乎利润,更关乎国家安全。
想象一下吧,如果未来我们的军事防御系统全都基于外国芯片和操作系统,那么在遭受外界打击时,我们的反应速度和精度难免会被制约。
拥有自主技术的芯片和控制系统,才是我们在未来信息战中掌握主动权的关键。
结语面对外国芯片企业制定的不合理、不平等规则,国内企业的选择确实充满了无奈和挑战。
我们已经在存储芯片领域取得了突破,但在更多的核心领域,还需要更多的自主技术来打破垄断。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企业终将摆脱跟随的局面,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