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伊朗已收到首架歼-10C战机和PL-15导弹 近日,有多家阿拉伯语和俄语媒体声称,伊朗已经从中国接收了第一架歼-10C战斗机,以及配套的PL-15远程空空导弹。未来,中国一共会向伊朗交付40架歼-10C。 此次传出的歼 - 10C 交付消息,若属实,将显著改变伊朗空军的战力结构。作为四代半战机,歼 - 10C 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 180 公里,可同时跟踪 15 个目标并攻击其中 4 个。 配套的 PL-15 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达 145 公里,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复合制导模式,能有效对抗以色列 F-16I、F-15I 等非隐身战机,甚至对 F-35 构成威胁。 巴基斯坦空军的实战案例为歼 - 10C 的性能提供了佐证。在今年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歼 - 10CE 战机使用 PL-15 导弹击落 3 架印度 “阵风”,验证了其超视距作战能力。 若伊朗将歼 - 10C 部署在西部边境,可覆盖以色列空袭伊朗的主要航线,迫使以军放弃低空突防战术,大幅降低其空袭成功率。 这一军购若落地,可能引发中东空中力量的重新洗牌。以色列目前拥有 102 架 F-35,且获美军授权在伊朗周边部署 B61-12 战术核弹。 歼 - 10C 的引入虽无法完全抵消 F-35 的隐身优势,但其配备的 PL-15 导弹可迫使以色列加油机后撤,缩短 F-35 的滞空时间,间接削弱其打击效率。 但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中伊合作是 “两国自愿行为”,不受外部干预。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已于 2020 年解除,中国向伊朗出售常规武器并不违反国际法。 尽管歼 - 10C 的战术价值显著,伊朗能否顺利推进采购仍存变数。首先是资金问题:36 架歼 - 10CE 的报价约 15 亿美元,而伊朗全年国防预算仅 253 亿美元。外界猜测伊朗可能采用 “石油换武器” 模式,但此前类似谈判因定价分歧破裂。 其次是体系整合难度。现代空战依赖预警机、电子战系统和数据链协同,伊朗若仅采购战斗机而缺乏配套设备,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 巴基斯坦的成功经验显示,歼 - 10C 需与空警 - 500 预警机、红旗 - 9 防空系统等构成防御网络,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此外,伊朗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可能影响军购进程。伊朗此前订购的 50 架苏 - 35 因俄乌冲突交付延迟,但若此时转向中国,可能引发俄罗斯不满。 伊朗官方虽否认采购歼 - 10C 的传闻,称其为 “以色列捏造”,但分析认为这更多是平衡俄中关系的策略。 中国向伊朗出口歼 - 10C,折射出其军工体系的全球化战略。近年来,中国武器在国际市场上凭借高性价比和实战表现崭露头角:除巴基斯坦外,埃及、尼日利亚等国也对歼 - 10C 表现出兴趣。此次若交易成功,中国将首次在中东建立完整的 “中式作战生态”,包括战机、导弹、预警机和维护体系。 这种体系化输出的优势,在印巴冲突中已得到验证。巴基斯坦的歼 - 10CE 与枭龙 Block3、空警 - 200 预警机形成协同网络,不仅压制了印度空军,还推动了国产军工的技术升级。伊朗若复制这一模式,可能成为中国在中东的重要战略支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