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5年时,四野名将聂鹤亭原拟被授予中将军衔,但他对此有些个人情绪,他是粟裕的

1955年时,四野名将聂鹤亭原拟被授予中将军衔,但他对此有些个人情绪,他是粟裕的老上司,为何粟裕是大将,他却是中将?想不通,于是他大闹了总政治部,一下惊动了负责授衔的罗荣恒。 1955年的北京,秋风吹过,落叶满地,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却满心不平。他是四野名将聂鹤亭,粟裕的老上司,资历深厚,战功赫赫。然而,当军衔名单公布时,他只被授予中将军衔,而粟裕却成了大将。心中的疑惑和不甘驱使他闯进总政治部,情绪激动地质问,甚至惊动了罗荣桓。 聂鹤亭1905年出生在安徽阜南,1926年加入共产党,次年就投身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算是革命的元老级人物。红军时期,他在中央苏区打过硬仗,反围剿作战中多次挂彩,有一次右臂中弹,血流不止也没下火线。长征路上,他带兵啃下过娄山关、遵义城这些硬骨头。到了解放战争,他在东北当过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清剿特务土匪,稳住后方,还提出过攻打锦州的建议,跟中央想法不谋而合。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搞了第一次军衔制,把将领们的功绩和地位摆上台面评一评。名单出来后,聂鹤亭一看,自己是中将,粟裕是大将,心里顿时不平衡了。想当年,粟裕还是他手下的班长,现在军衔却高出一大截,这落差谁受得了?他越想越憋屈,干脆直接找到总政治部,找罗荣桓评理。据说那天他情绪很激动,觉得自己被低估了,功劳没得到应有的认可。罗荣桓是主持评衔的大领导,面对聂鹤亭的质问,先是耐心解释,后来见他控制不住火气,也发了脾气。 那么,聂鹤亭为什么是中将,粟裕是大将?军衔不是光看资历,还得看战功和当时的职务。粟裕在解放战争里是大手笔,淮海战役一战干掉国民党55万部队,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没得挑。1955年,他当上了解放军总参谋长,位置高,责任重,大将军衔实至名归。聂鹤亭呢,虽然早年功劳不少,但解放战争时多在东北做后方工作,像地方军区司令员这样的角色,重要是重要,可比不上粟裕直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份量。到了1955年,他是装甲兵副司令员,级别也不低,但跟总参谋长比还是差了一截。当时评衔还有个参考标准,就是1952年的行政级别,粟裕是大军区级,聂鹤亭是副兵团级,军衔自然有高低。 1955年刚推军衔制,好多老将心里都有疙瘩,谁都觉得自己功劳不小,凭啥军衔比别人低?聂鹤亭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他觉得自己资历老、贡献大,看不上中将这结果,可评衔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得按组织定的标准来。罗荣桓批评他后,聂鹤亭冷静下来,回去写了检讨,承认自己太冲动,党性不够强。1956年初,军委重新审定,补授了他中将军衔,还给了他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肯定他过去的贡献。后来,他继续干活,60年代初当过工程兵副司令员,一直到1971年去世。 回头看,聂鹤亭闹这一出,既是他个人性格的反映,也跟那时候的环境有关。军衔制刚开始,标准还不完全深入人心,可中央军委硬是靠纪律和沟通,把这些矛盾摆平了,保证了军队不乱。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个人荣誉再大,也得服从大局,党性纪律是军队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