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开国上将大闹美国国务院,回来递辞职信,邓公哭笑不得。 张爱萍,1910年生于四川达县,是一位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开国上将。早年间,他投身革命,参加过长征,扛过枪,打过仗,立下不少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他把精力都投入到国防事业上,尤其是在“两弹一星”项目中,出力不小。1982年,他当上国防部长,成了国家军事建设的关键人物。他的性格耿直,脾气火爆,军队里的人都知道,这位老将可不是好惹的。 1984年那会儿,中美关系挺微妙。两国在经济和文化上有些来往,但军事上的合作才刚起步。1983年,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跟张爱萍见了一面,还邀请他回访美国。到了1984年6月,张爱萍带着代表团去了美国,想着通过这次访问推动两国军事关系往前走一步。 刚开始,气氛还挺好。美方接待规格不低,温伯格亲自出面欢迎,还搞了个特别环节:请来张爱玲1943年救过的美国飞行员现场致谢。张爱萍从包里掏出一张老照片,是当年营救时的场景,装裱得挺精致,作为回礼送给了美方。这事儿做得暖心,双方都挺高兴。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事情就变了味。6月12日,张爱萍在美国国务院跟国务卿乔治·舒尔茨会谈时,气氛一下紧张起来。舒尔茨提到中美核能合作的事儿,突然话锋一转,指责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浓缩铀工厂里有中国人出没,怀疑中国帮巴基斯坦搞核武器。他递过去一份文件,要求张爱萍签字确认。 张爱萍接过文件,翻了几页,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把文件往桌上一推,反驳说中国从不搞核扩散,美国没证据就乱扣帽子,完全是胡来。舒尔茨不松口,坚持让他签字,说这关系到后续合作。张爱萍火气一下上来了,猛地站起身,把文件扔到桌子对面,愤怒离开会场。这一下,美国媒体炸了锅,报道说“中国将军大闹国务院”,消息传得满天飞。 这事儿闹得挺大,但张爱萍没完全翻脸。第二天,6月13日,他还是跟温伯格在五角大楼签了《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协议》。这说明他虽然脾气大,却也没忘了正事儿,想在维护国家立场的同时,把合作往前推。不过,这场风波让外界看得眼花缭乱,有人觉得他硬气,有人觉得他冲动。 张爱萍刚从美国回来,还没喘口气,又摊上一件烦心事。一封匿名举报信寄到了中国驻美大使馆,说他在美国跟美军“勾结”,违反了“不结盟原则”。这信转到了党中央,邓小平让人把信给张爱萍看,让他解释清楚。 张爱萍一看这信,气得不行。他觉得自己在美国为国家争气,回来却被人泼脏水,太憋屈了。他当场写下辞职信,说要是有人怀疑他的忠诚,他这个国防部长不干了。信递到邓小平那儿,他被叫到中南海。 邓小平拿着那封信,翻了几页,忍不住笑了。他说军队里有两个惹不起的人,张爱萍算一个。接着,他收起笑容,认真地说张爱萍在美国做得没错,是在维护国家尊严,那封举报信纯属胡扯。他劝张爱萍别冲动,说国家还得靠他这样硬骨头的人。几句话下来,张爱萍冷静了,收回了辞职信,继续干他的国防部长。 这事儿过去后,张爱萍没闲着。他后来还推动了潜射洲际导弹试验等大项目,为国防现代化出了不少力。一直干到1988年,他才卸任。2003年,他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如今,他的老家四川达州把故居开放了,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院子里那棵百年桂树还长得挺茂盛,见证了这位“神剑将军”的一生。 这桩事在当时挺轰动。张爱萍的硬脾气让人印象深刻,有人说他护国心切,有人觉得他太刚硬不好相处。放到现在看,他这作风挺特别,跟今天的外交路子不太一样。不过,也正因为有他这样的人,国家在关键时候才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