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大刀王五刺杀慈禧太后失败,被大内侍卫打了一掌,身受内伤,急需人参治病,危在旦夕。可慈禧已下令没收京城所有人参,没想到一只小狗却救了王五的命。 话说在1895年,30岁的谭嗣同在北京偶遇51岁的王五。而此时甲午战败的阴云笼罩帝都,习武强身成了维新志士的共同选择。 出身沧州武术世家的王五,执掌的源顺镖局掌控着山海关至清江浦的镖路,黑道见其镖旗必退避三舍。 而这个使百斤大刀的豪侠却偏爱结交文人,尤其欣赏谭嗣同冲决网罗的锐气。 于是二人便结为师徒,要说为啥王五喜欢结交文人可能是因为他一介武夫,年轻的时候也有个文学梦吧。 而他们的三载师徒情谊在1898年迎来残酷考验,当谭嗣同拒绝王五的营救计划,执意以血唤国民觉醒时,王五在菜市口刑场攥裂了刀柄。 而谭嗣同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还没凉透,菜市口的血迹还没干透,慈禧的爪牙早就把京城翻了个底朝天,杀的杀、逃的逃,连光绪帝都被囚在瀛台,成了笼中金丝雀。 六君子头颅落地的当夜,他冒死收殓谭嗣同尸身,千里扶灵归葬浏阳。京城百姓目睹这位镖头伏尸恸哭,血染的囚衣被他亲手换作干净寿衣。 维新派的血激起了王五的杀心。通过内线太监摸清慈禧作息后,他趁夜翻入储秀宫。 宫墙暗影里,大内侍卫的毒掌擦过他后背,阴寒内劲震得他呕血遁逃。受伤后的他便找到名医治疗没想到把脉后医生却面色凝重,只是说非百年老参不能续命。 于是九门提督的兵马却抢先抄尽京城药铺,就在王五蜷在暗巷高烧濒死时,御药房试毒用的黄狗叼来油纸包裹的野山参,那时它平日偷藏的参须竟积成救命良药。 参汤入喉当晚,徒弟看见师父在灯下摩挲半截参须,刀刻般的脸上泪痕未干。 1900年的北京城成了修罗场,当八国联军炮轰城墙时,西什库教堂外的德军哨兵接连毙命。 死者身旁的血五字,像索命符惊得洋兵夜不敢寐。王五专挑落单洋兵下手,卷刃的大刀见证着他从镖师到复仇者的蜕变。 慈禧西逃途中由镖师护驾的讽刺画面,更点燃他最后的怒火。源顺镖局曾为李鸿章护院,为商贾押银,如今总镖头却成了清廷通缉的拳匪。 深秋的通州郊外,清兵围住浴血老者,他倚着豁口大刀长笑,救御史,葬复生,斩洋寇,此生足矣! 行刑那日的细雨洗不净刀口血污。霍元甲星夜盗头时,惊见断颈处参须与血肉早已凝结成块。这截曾续命的灵药,最终化作对腐朽王朝最凄厉的控诉。 王五死后,源顺镖局牌匾被砸。其徒李尧臣接过衣钵,在长城抗战中训练出威震日寇的大刀队。当《大刀进行曲》响彻华北时,百姓说那旋律里藏着镖师的铮鸣。 王五葬身二十年后,最后一家镖局会友镖局宣告解散。刑场上那截染血参须,早为江湖侠义写下血色句点。 当火车汽笛碾碎镖铃,银行金库取代镖银箱笼,一个凭武德与信义行走天下的时代,终随那把卷刃大刀沉入历史深潭。 主要信源:(人民网《戊戌变法120周年:再探谭嗣同与大刀王五的生死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