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苏轼的一生之敌章惇,好多人都提到了他的奇葩身世。这个当然没有正史记载,但是关于这件事的传言,以及章惇后来的裤裆事迹层出不穷。关键是吧,这些事情虽然不保真...
但是保野啊!绝对野!野性大发的那种!
章惇的父亲叫章俞,做了一个职方郎中的官。根据一本南宋年间的文人笔记《挥麈后录》记载,他早年"不自拘检。妻之母杨氏,年少而寡,俞与之通。已而有娠,生子"。也就是他年轻的时候放浪形骸,正好自己的岳母杨氏年轻时候就守寡了,俩人就干柴烈火上了...古代也没有杜蕾斯,杨氏就怀上了孩子。
乍一看很离谱,但是其实算算年龄,古人结婚早,十五六就结婚生子,所以杨氏此时可能才三十多,风韵犹存很正常,能怀孕生子更正常了。而且有一些笔记中记载,杨氏不是章惇妻子的亲生母亲,而是继母,那可能会更年轻。
杨氏产子后,觉得很羞愧,想掐死这个孩子。但经过杨氏的母亲开导,最终不忍,才把孩子放在一个木盒里送给了送给章俞。章俞认为,"此儿五行甚佳,将大吾门",就雇了奶妈照顾长大。这就是章惇。
所以章惇的亲妈其实是自己的外婆,自己名义上的母亲是自己的姐姐....有点乱,但是一想到他爸母女通吃,也就...还好吧~~
章惇自幼聪慧,于嘉祐二年中进士。因族侄章衡此科中状元,章惇"耻出侄衡下,委敕而出"(《宋史·章惇传》),放弃了这次入仕的机会。但是因为京城来往家乡太远,他就寄居在京城族叔家中,以待下次科考。
结果就在这段时间,他"私族父之妾,为人所掩,逾垣而出,误践街上一妪,为妪所讼"。也就是和族叔的小妾私通的时候爬墙头,把街上一个老太太踩伤了。老太太告到开封府,恰逢包拯执政。包拯念及章惇考中过进士,这事对于章家这种大族脸面也不好看,所以没有深究,让章惇赔偿了老太太,这件事就过去了。
结果这事被后世视为包拯“重士轻法”的污点。
嘉祐四年己亥科,章惇中得进士,终于出仕做官。后来因为他支持王安石变法,在王安石的提携下,章惇飞黄腾达,元丰五年被召为门下侍郎,相当于副宰相。
宋神宗死后,年仅十岁的宋哲宗即位,由太皇太后高滔滔临朝称制,革新派遭到打压,章惇被贬到汝州。元祐八年,宋哲宗亲政,革新派重新登场,章惇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可以看作宰相。掌权后,章惇奏请追封生母杨氏为燕国夫人。他还在自己成长的苏州“章园”旁边搞了个“燕国夫人庙”,以祭祀自己声名狼藉的生母亲。此地因此得名有燕家巷,至今依然在。
宋哲宗死后,章惇在拥立谁为新帝的问题上犯了关键性错误,说出了那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结果端王恰恰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宋徽宗。章惇这时候显然没有好日子过,被贬出京城,“知越州,寻贬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又贬雷州司户参军”,和苏轼也算殊途同归吧。
然而打击还不止这一件事。根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章惇“在睦州,暮年有妾曰蒨英,有殊色,公宠嬖之”,也就是他在睦州有一位小妾名叫蒨英,因为非常美丽,他十分宠爱。因为宠爱,他把自己最喜欢的文具玉界尺野送给了这个小妾。有一天,章惇之子章援前来睦州看望父亲,碰巧走进了乌龙寺僧房,竟发现了父亲的玉界尺。
你说这事玉界尺是怎么自己跑去的僧房呢?这不是很明显嘛?
一调查才发现,“群婢共言(蒨英)与僧通已久”,都不是一天两天了。头上青青草原的章惇自然非常生气,将蒨英罚为烧火做饭的婢女,并将与蒨英通奸的和尚绑起来送入官。但只过了四十天,章惇思念蒨英,让她重新服侍自己。但蒨英气性更大,直接拒绝。两人一番吵闹后,蒨英居然气死了。
晚年受到如此打击,章惇不久也去世了...
咋说呢,我感觉他家这一家子,荷尔蒙都怪旺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