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太阳]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大使馆,10年后一对夫妇在美遭遇枪击,丈夫当场身

[太阳]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大使馆,10年后一对夫妇在美遭遇枪击,丈夫当场身亡,当媒体挖掘死者身份时,才发现他正是当年轰炸我国驻南大使馆的元凶之一! (参考资料:人民文摘——炸我使馆“元凶”被杀之谜) 一切要从1999年说起,那年春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了长达78天的空袭,超过两万吨炸弹从天而降,两千多名平民丧生,近百万人沦为难民。 在这场打着“人权”旗号的军事行动中,北约甚至使用了数十吨贫铀弹,给那片土地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塞尔维亚人说:“如果可以,我们会选择原谅;但只有我们死去,才能忘记!” 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有一个日子刻骨铭心,1999年5月7日深夜,北约的精确制导炸弹击中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他的妻子朱颖当场牺牲,二十多人受伤。 事后,美国给出的解释是“误炸”,他们声称,中央情报局用了一份旧地图,导致轰炸目标出错,他们也宣布解雇了一名高级官员,并处分了六名雇员,其中就包括那个在地图上标定目标的具体执行人。 不过,这个说法漏洞多得近乎荒唐,作为全球顶尖的情报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会依赖一份几年前的旧地图执行如此重大的军事任务? 一个主权国家的大使馆位置,难道不需要反复核实?这些疑问,让所谓的“误炸”听起来更像一个敷衍的借口。 谁知十年后,一桩看似无关的命案,却意外地为这个谜团撕开了一道口子。 2009年3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对退休夫妇在晨练时遇袭,丈夫威廉·班尼特当场死亡,妻子辛西娅重伤,起初,这只被当作一起普通的治安案件。可随着辛西娅即将康复,有望提供线索时,情况却急转直下。 美国联邦调查局、国防情报局和中央情报局的高官们迅速接管了案件,不仅收走了所有证据,封锁了班尼特的家,还直接控制了对辛西娅的探视和问询,并要求当地警方彻底封口。 这种反常的举动立刻引爆了媒体的追查,而《外交政策》杂志的一篇报道,更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遇害的威廉·班尼特,正是十年前那个在地图上为中国大使馆画上“×”而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声称“开除”的人。 这下,班尼特的死因变得扑朔迷离,美国中央情报局发言人被迫承认,班尼特确实曾是中央情报局的“合同雇员”,但坚称他遇害时早已脱离关系。 然而,进一步的调查显示,班尼特直到死前,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关系依然“密不可分”,他退役后利用自己的人脉,为美国中央情报局承包了伊拉克新军的情报训练项目。 这是一个利润极其丰厚的项目,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班尼特卷入了巨大的利益纷争,他的死很可能与此有关,甚至不排除是中情局为掩盖某些秘密而进行的“灭口”。 一个被公开宣称“开除”的人,却在十年后依然为老东家执行着利润丰厚的秘密任务,最后离奇横死,这本身就足以说明当年的“开除”不过是一场表演。 班尼特的死,几乎坐实了外界的猜测:当年那致命的“×”,根本不是无心之失,而他本人,也从一个执行者,变成了一个知晓太多秘密、最终被灭口的牺牲品。 二十多年过去,这笔血债,北约至今没有偿还,相反,那次轰炸似乎只是一个开始,在此后的岁月里,北约的战争机器从未停歇,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利比亚和叙利亚,所到之处留下的尽是动荡与灾难。 如今,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旧址前的纪念碑上,镌刻着“缅怀烈士,珍爱和平”,而对于美国官员那种“塞尔维亚人足够强大,可以放下怨恨”的傲慢论调,中国民众的回答很直接:“我们永不忘记,也永不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