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邓稼先专程到岳王庙参观,看到刻着“精忠报国”的石碑后,久久驻足,很难得主动提议合影:“来,请给我在这里照张相!” 1958年,国家一声令下,邓稼先扛起研制原子弹的重担。 当时的国内一穷二白,没资料、没经验,国外还搞技术封锁,可他毫无怨言,带着一群年轻人,在偏僻之地,一边搭建试验场地,一边苦学理论知识。 当原子弹、氢弹在西北的戈壁滩上成功爆炸,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西方的核威胁。 他在游览岳飞墓时,站在“精忠报国”碑前,激动地请人拍照留念,岳飞一心抗金,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生命;邓稼先同样为了祖国国防,隐姓埋名几十载。 为了研究核武器,他耗尽精力,甚至遭受核辐射,落下病根,可即便到了临终前,他还和于敏一起,忍着病痛,给国家写核武器发展建议书。 他们俩虽然身处不同时代,可都怀着一腔爱国热血,为了国家和民族,把个人得失抛在脑后,无私奉献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