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不肯对特朗普低头之际,日本为何把目光看向中国?如果中日能够联手,日本又将收获怎样的好处呢? 7月3日,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发表演讲,就国际秩序变化和中日关系发展发表看法。 78岁的鸠山由纪夫在主题为“国际秩序与世界和平”的发言中指出,当前国际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国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定位,他认为美国的全球地位已经不同于以往,这种变化将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产生深远影响。 鸠山在演讲中回顾了美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他提到,美国曾经长期保持世界工业增加值第一的地位,强大的工业基础支撑了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但随着时代变迁,这种格局已经发生改变,传统工业城市面临转型挑战。 谈及未来发展趋势时,鸠山表示,无论美国政治格局如何演变,某些政策取向可能会延续下去,他认为这种判断基于对美国政治生态的观察,两党在某些议题上存在共识。 在论坛上,鸠山特别强调了日本需要增强战略自主性的重要性,他坦言,单纯依靠日本自身力量实现这一目标存在困难,因此加强区域合作显得尤为必要。他特别提到了中日韩三国合作的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中日关系确实出现了积极变化,中方逐步解禁日本水产品的决定受到日本渔业界欢迎,前段时间,近300名日本青年访问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双方都表达了改善关系的意愿。 鸠山本人长期致力于推动中日友好,自2010年卸任首相以来,他多次往返中日之间,推进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2013年,他曾到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日军侵华罪行道歉。 在同一天的论坛上,其他国际人士也就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发表了看法,新加坡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在第九届亚细安论坛上提醒企业做好长期准备,应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 美国美利坚大学特聘教授安明傅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了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认为其呈现出交易主义、现实主义和单边主义等多重特征。 去年11月,中方在会见日本首相石破茂时指出,双方要深化拓展人文和地方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相互了解,这为中日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世界和平论坛作为中国首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各国政要和专家讨论国际安全问题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前政要、驻华大使、专家学者等400余人出席。 在开幕式上强调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论坛为各方提供了坦诚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 鸠山在去年参加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时曾表示,日本如果想要稳定的中日关系,就必须彻底封存“中国威胁论”。他认为国家之间虽然存在价值观、体制、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但不能因为差异而产生对立,而应相互学习借鉴。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道,鸠山的发言反映了日本政界对当前局势的思考,他呼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应对挑战,这种理性务实的态度值得肯定。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重要国家,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繁荣,正如鸠山所说,国际关系越是复杂艰难,越需要面对面交流,进行坦诚而富有建设性的对话。 未来中日关系仍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两国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互补性强,深化合作潜力巨大,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两国关系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