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原博导郑先生认为:中产阶级并不安稳,如果下一代不好好读书,阶层就会迅速滑落! 郑先生认为,读书还是改命的好机会。 近40年来,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批通过读书改命的中产阶层,所谓鲤鱼跃龙门,成功了,从小乡村来到大城市,洗去了裤脚的泥巴,成为了脑力劳动者,他们受益于这样的一个历史进程,成为浩浩荡荡的中产阶层。 他们已经通过勤奋读书,努力奋斗,跃升为中产阶层,成为了知识分子,但是,如果他们生的孩子读书笨,就会掉出中产阶层,甚至会沦为体力劳动者。 郑先生还举例说明了这一点。 他身边有一个孩子,父母是清华老师,自己吃的苦头很多,认为对孩子就不必要太苛刻,没有认真去管理他的教育,比较松懈,后来孩子连北京的高中都没有考上,这个孩子就可能无缘脑力劳动,而成为体力劳动者了。 大家必须承认阶层存在,几乎所有人都希望后代更上一层楼,去往一个更高的阶层,谁都不希望孩子成为环卫工人,去扫大街,不是吗? 在北京的学生,确实比在河南的学生考985、211的几率大了很多,比如北京有百分之一的机会,河南只有千分之一的机会,有人说北京人闭着眼睛就能考清华北大,这有点夸张了。 但问题是,许多北京学生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是985名校毕业的,每年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可能狂砸了几十万认真培养,周末还亲自陪伴上各种辅导班,那个“海淀妈妈”群体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比去河南,他们花的教育成本高多了。 但即使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很多也未必能考上清华北大,所以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学不过三代”同样如此,最终还是要靠个人努力才行。 饶有趣味的是,调查发现,考上清华北大几率最高的不是富二代,不是大学教授的孩子,反而父母是中小学老师的孩子,他们从小被教育好好学习,而郑先生认为,大学老师太忙了,没有时间精力去管好自己的孩子。 所以努力读书,向前奔跑吧,孩子们,对大多数人你们来说,读书还是改命的公平机会! [微风][微风]